“人大代表就是要替人民说话,我这次也要说说农民工的心里话。”作为一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康厚明这么说。
问题:人大代表为什么要“为人民说话”(6分)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而文化产业逆势而上,呈现着“繁花似锦”的繁荣景象。
某校高三(1)班同学开展“感受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搜集了下列材料。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感受文化软实力
2009年,一场场高质量的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网络、3G等新媒体成为传统媒体竞相追逐的制高点。电影票房突破60亿元,增长近40%。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20%……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文化产业不仅塑造了强大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更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增添了力量。
(1)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并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材料二:探寻文化发展秘诀
2009年,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一大批艺术院团、新闻出版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合并、上市成为更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第一次将文化产业发展“升格”到国家战略高度;文化部制定的《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成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政策“推手”。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保护合法的跨地区经营活动”,要求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等法律法规。面对文化市场消费者的变化,文化生产者和经营者更多地关注和适应市场与人们的需求,不仅考虑国内消费者需求,文化“走出去”也变得更为主动。
(2)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总结出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至少三条),并简要说明发展文化产业要把“无形手和有形手”结合起来。
材料三:倡议推动文化发展
2009年,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各界倍加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治网络低俗之风”、“打击手机涉黄信息”、大力实施“少儿出版精品工程”……有关部门更是频出重拳,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同学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就如何“抵制网络不良之风,共建文明绿色空间”提出了如下合理建议:
第一,必须把堵和疏的方法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打击网络低俗不手软,同时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第二,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使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管有机结合。
第三,需要网络运营商和广大网民树立应有的网德。
2009年7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参观了“走进世博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暨世博会历史回顾展览。”本届世博会会徽是通过全球征集、专家评审而产生的。(如下图)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世"字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也可以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凸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2月15日,为了在全国构建绿色、健康与和谐的网络环境,创造一个纯净的
网络世界,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发布《关于打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根据12月6日召开的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专题会议精神和中央九部委关于开展进一步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的要求,决定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底,继续开展打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力争在短时间内收到明显成效。
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打击、遏制涉黄手机网站和互联网色情。人民网组织了“抵制诱惑,远离色情”的网上签名活动。广大网友踊跃参加,举报揭发违规网站,声讨违规责任企业,为打击网络色情出谋划策,为创追出一个纯净的网络世界做贡献。
(1)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国家相关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和广大网友踊跃参与的政治依据。
(2)国家创造纯净网络世界有何文化意义?
材料七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主要任务是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2012年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从1990至2005年,中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了46%。会议召开前夕,中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显示了中国继续加大力度、减少经济发展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坚定决心。
材料八温总理在此次气候大会讲话时强调,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6)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分析,我国应该如何努力实现材料七中的减排目标?
(7)材料七、八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9年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会议强调“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是改善民生的关键点,收入分配改革重在惠及民生。
材料二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针对“三农”问题,胡锦涛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准确把握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特征,以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为先导,针对不同区域特点确定我国保护性耕作主导技术模式。以北方一年一熟区为重点,兼顾黄淮海一年两熟区,坚持循序渐进,按照试点、示范、推广的步骤,建设保护性耕作区。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深化国民收入分配改革重在惠及民生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怎样推行保护性耕作。
(3)结合材料一从政府履行经济职能角度,说明我国是如何扩大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