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三届夏季达沃斯年会于2009年9月10日至12日在大连举行。来自全球86个国家的1300多位政治、经济、科技精英齐聚大连。以“重振增长”为主题,凝聚信心,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材料二:2009年10月15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中山大学为师生作了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广东》的形势报告。汪洋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危’与‘机’的辩证关系。” 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来调整经济结构,始终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材料三: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中美两国签署了环保、能源、科技、经济等领域的一系列合作协议。美国总统访华所促成的中美合作成果,必将对全球应对金融危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发挥积极的作用,给世界带来信心。
(1)请运用发展和矛盾的观点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2)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增强信心应对全球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3)在解决全球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时国际组织起了什么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会议从九个方面详细解读“经济发展新常态”,会议表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材料二: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这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可以说,“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新常态”。
(2)结合材料一二知识,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阐释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快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中华民族为实现“强国梦”孜孜探索。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着“中国梦.强国梦”为主题,通过上网、微信查阅资料搜集到以下信息,请你参与探究。
[经济转型·面对新常态]
告别了30多年的高歌猛进,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的经济运行突出表现为:一、生产结构中的农业和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二、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三、收入结构中的企业收入占比重明显下降,居民收入占比明显上升;四、动力结构中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新常态下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运行。
[一带一路·转变新思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成。历史上,陆上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2)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联络“一带一路”蕴含的哲理。
[科技进步·文化大发展]
科技进步对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驱动、支撑和提升作用。科技进步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科技进步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审批“沉疴”,着力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行为,治理“审批难”问题,是在不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解决“审批多”问题基础上,政府自我革命的进一步深化,是推进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关键一环。2014年国务院分多次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300多项。如果加上此前完成的项目,短短两年时间,国务院就已累计取消和下放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简政放权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以宪执政”。树立宪法权威,并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2)结合材料二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别从党、政府、公民视角分析如何树立宪法权威。

请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
美国有众多利益集团,它们通过游说国会议员、政府官员以及组织游行示威等方式,影响选举及政府决策。其中,代表大企业、大财团等的利益集团对美国政治影响较大。
(1)下列关于美国利益集团的认识错误的是()
A.美国利益集团机制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机制保障
B.美国政府决策受利益集团影响
C.美国政治与利益集团关联密切
D.利益集团机制有利于分享国家权力和相互制衡,从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美国利益集团的政治作用。
【B】[选修——科学思维常识]
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但能源短缺、污染严重,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经济落后,国家决定实施西气东输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要考虑很多问题,例如,多处气源联网互供、大型地下储气库、高质量管道、管道安全、地质状况、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西气东输计划不仅把很多相关问题统筹综合优化考虑,还考虑到这个计划的未来发展。
(1)材料中西气东输计划的考虑过程体现的思维方法是()
A.辩证思维 B.逆向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2)结合材料说明这种思维方法的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1月10日,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领导人聚首北京雁栖湖畔,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题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11月1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讲话中指出:我们应该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开放格局。亚太经合组织应该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打破种种桎梏,迎来亚太地区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新一轮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实现亚太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就是让脚下之路、规则之路、心灵之路联通太平洋两岸的全体成员。打通融资贵、融资难的瓶颈,就是要加强公私伙伴关系建设,实现联动式发展。
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大家庭,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符合所有成员共同利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亚太经济体需要共同构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承诺加强政策协调和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深化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上述承诺的理论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