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此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周朝初年的分封制 | B.周王朝对诸侯失控 |
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 D.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
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 |
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 |
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
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 |
某古代科技书籍记载:“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这本书是
A.《齐民要术》 | B.《授时历》 |
C.《农书》 | D.《农政全书》 |
在宋代常用“灾及梨枣”来讽刺刻印的书没有价值,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枣树木。这表明当时
①开始出现雕版印刷品
②毕昇发明的木活字被广泛使用
③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枣木
④雕版印刷风行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③④ |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理学家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王守仁主张“致良知”。他们探讨的共同主题是
A.净化个人心灵 | B.树立独立人格 |
C.解决百姓生计 | D.解释世界本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