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9—10题
9甲、乙两图
A.比例尺甲大于乙 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
C.比例尺均为数字式 D乙图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10.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正北后正东
B.火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与农业实验区相距约580千米
C.火车站位于科技园的西南方向
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规划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村镇③所处的河流地貌类型最可能是
A.冲积扇 | B.河漫滩平原 |
C.三角洲 | D.河流凹岸 |
从⑤村镇到③村镇间修建一条公路,在①、②两条线路中最终选择了线路②,主要原因是线路②比线路①
A.路程更短 | B.离甲河最近 |
C.沿线少浓雾 | D.沿线地形较平坦 |
关于全球变暖对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
B.在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
C.灾害性天气频繁;我国自然带北移 |
D.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高山林线海拔高度变化示意图(单位:m)。完成下列各题。该地区高山林线的海拔高度变化呈现
A.垂直分异规律 |
B.地方性分异规律 |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
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 B.热量 |
C.水分 | D.光照 |
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分别是
A.雨水、雨水 |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
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
该河流沿岸植被很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B.温带落叶阔叶林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亚寒带针叶林 |
山坡上土层往往较薄,土壤发育差,主要原因是
A.气温太低 | B.有机质含量少 |
C.水分太少 | D.土壤容易流失 |
读甲、乙两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甲山地位于
A.北半球暖温带 | B.北半球亚热带 |
C.南半球亚热带 | D.南半球暖温带 |
关于甲、乙两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地区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向右偏转 |
B.甲山雪线比乙山雪线海拔低 |
C.乙山比甲山自然带复杂 |
D.相对高度相同时甲山自然带比乙山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