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据《2002年世界人口状况》)

材料二 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材料三  2007年10月17日,美国人口总数达到3亿.有关国媒体将此乐观地称作“一个新的里程碑”.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象征着美国比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上更具活力.
(1)材料一所述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现代型的有几个?中国和俄罗斯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美国国内第二次和第四次人口迁移高潮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3)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象征着美国比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上更具活力.分析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6年9月份中国原油进口量创历史纪录,月进口量飙升到1 346万吨,比2005年9月增长了24%。
材料二中国石油中长期供需平衡表单位:Mt(百万吨)

年份
200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国内需求
200
300
400
450
480
500
国内供给
160
170
180
150
130
100
供需缺口
40
130
220
300
350
400

材料三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的石油年进口量超过50Mt时,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就会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超过100Mt,该国家就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来保证能源安全。
(1)到2010年,我国石油的供需缺口将达到Mt。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世界第一大能源是,我国第一大能源是
(2)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应如何保证能源安全?
(3)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必然引起能源的区域调配。①我国当前能源区域调配的工程包括
②分析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对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

环境问题
省级行政区
A类
B类
C类
D类
广东
●●●●
●●

●●
四川
●●●


●●●
新疆

●●●●
●●●

山西

●●
●●●●
●●●●

材料二:我国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API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监测的项目主要有:TSP --总悬浮颗粒物、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等。下表为我国冬季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标资料。

   质量指标
城市
污染指数
主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等级
太原
130
TSP
3(1)
深圳
132
NOx
3(1)
珠海
58
TSP
2
重庆
128
SO2
3(1)

(1)材料一中,B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这类问题在新疆严重的自然原因。D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 ,这类问题在山西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2)材料二中,重庆空气污染类型是,人为原因是 ,这类污染在太原比较轻,主要自然原因是
(3)目前减少城市酸雨产生可采用的有效措施有哪些?(2分)

近些年,长江流域洪灾频发。请结合图12和图13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两图所示问题与长江流域洪灾频发的关系。
(2)列举改变洞庭湖面积变化趋势的对策。

读表格材料,回答问题。

(1)据表推断,我国农业生产受寒潮灾害最严重的季节。
(2)分析寒潮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和有利影响。

【地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10月16日20:00点,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济南开幕。开幕式的主题从“山—水—人”到济南的“泉—荷—柳”,再到变奏的《沂蒙山小调》,山东元素被运用得淋漓尽致。

(1)“山—水—人”是山东省一条重要的旅游线路,请分析其优势条件。
(2)简要说明全运会对济南旅游业的积极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