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书面表达(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情景作文
你们班四月二日组织了一次爬山活动,请根据下图内容写一篇日记,完整记述当天发生的事情。
注意:词数不少于60。
April 2,2010-4-7 Friday
第六部分:书面表达(满分25分)
请根据下列两幅图用英语写一篇短文,短文内容须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①妈妈阻止儿子去扶摔倒的女孩;
②儿子对于倒了的油瓶置之不理。
③写作时要有适当发挥,语言连贯,要写出妈妈的惊诧,还要写出你对此幅漫画的感受和想法。
④词数:150左右。
V.书面表达:(满分25分)
随着高考的临近,一些高三学生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因此,学会适度地自我放松非常重要。请你围绕“Ways to get relaxed” 这一话题,按照下列要点写一篇英语短文:
问题类型:学习焦虑、缺乏交流、缺乏锻炼
自我放松的途径:体育锻炼、谈心、阅读励志故事等
我更喜欢的途径及理由:……
注意:词数100-120,文章开头已给出(不计入词数)。
Ways to get relaxed
With 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drawing near, some students in Senior Three suffer from problems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书面表达:(满分25分)
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脑打字,而不再靠手写,目前中学生书写水平急剧下降,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英语写一篇短文,谈一下现在中学生进行书法比赛是否有必要。词数100 左右。
参考词汇:书法calligraphy
没有必要 |
电脑时代使用手写很少; 在电脑上打字比较快; 电脑打印出的字比手写正规,漂亮。 |
很有必要 |
提高中学生的汉字书写技巧; 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对汉语语言文字的热爱 |
你的观点 |
? |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30分)
假设你是李明,你在美国的朋友杰克将于今年七月到武汉来旅游,请你介绍武汉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请根据下列要点,用英文回一封电子邮件。
要点:
1.九省通衢(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水交汇处;是工业,交通,教育和金融中心);
2.江山如画(金碧辉煌的黄鹤楼,历史悠久的编钟);
3.七月流火(感受江汉路熙熙攘攘的人流,品尝武汉的特色小吃热干面)。
注意:1.词数为120左右;
2.参考释义:黄鹤楼- the Yellow Crane Tower
编钟- Chime Bells
3.电子邮件的开头和结尾已为你写好(不计入你所写词数),但不得抄入答题卡。
Hi Jack ,
Nice to read your e-mail today.I am only too glad to hear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pe you’ll enjoy your visit in Wuhan.
第三节:书面表达(满分15分)
假如你是李华,一所国际学校的学生会主席,现在学校计划举行为青海地震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活动,请你代表学生会向全体同学简单介绍灾情,并倡议同学们踊跃捐款。
1.灾情:2010年 4月 14 日,强烈地震重创青海玉树地区,造成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地震已致使 1484人死亡,312 人失踪, 12088人受伤,许多房屋和道路被毁,很多人无家可归,生活十分困难。
2.为了帮助灾区人们重建家园,学校学生会计划组织一次募捐活动,所有物资和捐款将被收集起来并尽快送往灾区。
3.募捐活动时间是本周五8:00―――15:00
Donation to people in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s
Apr.30
Dear fellow students,
By now,you have read the sad news tha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Students’ U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