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以下是这次会议期间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在如何分摊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发达国家如何为发展中国家减排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等关键性问题上,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意见分歧很大,甚至可以说是针锋相对。中国政府主张,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额外、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后者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1)运用政治生活分析说明中美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和中国政府的主张。
镜头二:位于丹麦中部的萨姆索岛(Samso)是丹麦应对气候变化的“示范岛”。岛上居民生活简单朴素,仍以农业为生。岛上耸立的风力发电机全面实现了供电的自给自足;秸秆供热工厂,满足了岛上二百多户家庭的供热需要。如今,气候变化已经深深影响到了萨姆索岛生活的方方面面。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小岛的命运会不可避免地在大海中飘摇。
(2)萨姆索岛居民的生活以及气候变化对该岛的影响对我们有何哲学启示。
镜头三:身为中国青年环保志愿者、哥本哈根会议气候使者,来自南开大学政治哲学专业的肖欣每天忙于参加各类组织的会议,并将自己在中国内陆地区采集的气候变化物证展示给参会人员。中国“环保名片”李冰冰也来到了哥本哈根,她给各国与会者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手帕。手帕上画有很多中国特色的图案,代表了中国在环保方面的决心和行动。
(3)请你评价环保志愿者的哥本哈根之行的文化意义。
镜头四:2009年6月5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暨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发改委关于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2009年工作安排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要进一步落实环保审批程序,为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提供优良的环境条件。
(4)结合政治生活知识回答,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5)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你为我国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三条。
镜头五:2009年11月17日晚间,北京市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关于调整本市非居民用水水资源和污水处理费的通知》,从20日起,北京市非居民用水水价将上调0.40无/立方米,调整后销售价格为5.80元/立方米,并实现工商业和服务业用水同价,其中水资费上调0.22元/立方米,污水处理费上调0.18元/立方来。另外,北京市还将在近期召开居民水价调整听证会。北京市有关部门将根据听证会意见研究确定居民用水水价调整方案。
(6)结合材料,运用相关知识谈谈水价上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镜头七:哥本哈根离我们很远,我们感受不到为人类的未来谋划的会议气氛。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现在的寒冬腊月却与几十年前的动辄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冬腊月不可同日而语。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水危机……我们现在所持有的生活态度、经济模式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我们需要为子孙后代计,为他们预留生存空间。所以,节能降耗,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怎能无动于衷呢?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在节能减排方面、倡导低碳生活方面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中学生。
请从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谈你对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的建议。
2014年10月24日02时0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我国探月工程首次实施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首战告捷。我国的探月工程实行“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每一步都是对前一步的总结和提升,直至建立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 深空探测从来就没有康庄大道,探索路上遍布荆棘和未知的挑战。此次“飞行试验器”出行,如何安全地“回娘家”就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怎么顺利飞到月球和怎么从月球安全和顺利地回来。事实已经证明,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已经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阅读上述材料,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2)运用政治生活“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在国际航天领域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全面深化改革议题确定后,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成立文件起草组,进行全会《决定》起草工作。在将近7个月的时间里,文件起草组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论证,进行调查研究,反复讨论修改。其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2次会议分别审议《决定》,《决定(征求意见稿)》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1)结合材料,运用我国政党和政党制度的知识,分析《决定》起草过程体现的道理。
材料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期,经济增长的要素和约束条件正在发生变化,结构性问题突出,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挑战,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不容忽视。党中央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审时度势,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线路图,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的改革,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规律知识,说明全面深化改革的依据。
材料一:中国居民“勤劳而不富裕”凸显出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从社会和政府角度看,财富不断向政府集中。近几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从劳动者和企业角度看,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我国劳动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而大部分国家这一比重基本上都在60%以上。
(1)针对这些现象,说明我国应该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
材料二:从另一角度看,财富不断向政府集中也可以使政府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2013年中央财政的几项重要支出分别为:教育支出2159.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82.25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389.18亿元;能源、交通支出2852.3亿元;农业水利支出1823.6亿元;经济建设支出5283.5亿元,同时采取减税政策。通过这些措施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严重不足现象得到改善。
(2)问题:结合材料说明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材料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现象日趋明显,部分社会成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官员迷信风水的新闻屡见报端。很多腐败官员在倒台后都被曝抱有“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的迷信思想,而“一边贪污腐败,一边烧香拜佛”的问题官员亦是屡遭曝光,其中更不乏荒诞可笑、怪谬绝伦之事。如长春某法院因接连几位院内高层领导被调查,而在门前高悬辟邪宝剑以求“辟邪”;甚至还有官员迷信悬棺有“升棺”之意而集体“拜棺”求升官的荒唐事件……
请你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三条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请写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弘扬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