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则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倍功半。这两个寓言故事反映出的不同结果共
同说明
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自觉利用和创造规律 |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 |
社会一旦有了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在实践中,“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这就是说
A.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是统一的 |
B.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身 |
C.人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双重性 |
D.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同样的意义 |
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而太阳每天又都是新的。这一说法
A.只看到了绝对运动 | B.既看到了绝对运动,也看到了相对运动 |
C.是一种诡辩论的观点 | D.既看到了绝对运动,也看到了相对静止 |
7000米级还是3战告捷,2012年6月22日“蛟龙”号完成第3次下潜任务。海试现场专家表示,“蛟龙”号目前尚在验证阶段,多次下潜目的是验证其技术改进后的性能,找出并排除故障。第1次下潜时,曾出现4个故障。经过科研人员反复检查,这些问题都已经解决。这个过程体现了
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类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具有规律性
④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世说新语·假谲》记载:“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这表明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
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具有超前性 |
C.客观存在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 |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