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是确定买卖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合法凭证,是计算国家税收的依据。在市场上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顾客问能否优惠一点?售货员回答:不要发票就优惠你一个税钱。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27.商家不开发票
A.没有履行其纳税义务,会导致国家税款的流失
B.表明企业具有自主经营权
C.消费者将得到实惠,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D.是骗税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28.企业是否需要纳税
A.不受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所有税收要一分不少的地缴纳
B.将受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如果盈利,才纳税;如果亏损,则不纳税
C.是由国家税法和企业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D.不受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都要缴
“实事求是”一词源自班固所著《汉书》,本指一种治学态度和方法。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对“实事求是”进行新的阐释,从而形成了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命题。材料说明()
A.文化继承就是全部承袭 | B.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
C.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 D.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
古人曾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叹,但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②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
③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④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A.①③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但当时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得该时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材料主要说明()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
C.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有重大的影响 | D.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
江苏省“十二五”期间将实现向文化强省跨越式发展,其重要标志之一是使文化产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人为本,“以文化人”,是文化发展的最高境界。为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
A.最大限度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
B.发挥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建设人民的精神家园 |
C.着力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D.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提升文化竞争力 |
“黟县小桃园,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李白的《小桃源》道出了安徽黟县乡村的独特景观,风景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醇厚从容的民风人情。这表明( )
①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在教育中培养起来的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