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回答1--3题。
1. “两会”的召开,“民生”一词又升温为媒体报端、街谈巷议的热点词、关键词。这体现了( )
A.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2.本届政协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后,积极建言献策。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
A.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要充分重视意识的作用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3、“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中国总理温家宝2010年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这样强调。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个表述,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 )
A.坚持矛盾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宁要不完善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风险”。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群体性事件成多发态势,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有人指出,必须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决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付人民群众。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
①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实行民主,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③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具有优越性
④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职能不是专政手段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当前形势下,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累正能量,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创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局面。中美积累正能量,需要双方()
①建立战略同盟关系,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
②尊重和维护两国人民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③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寻求广泛的共同利益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3月26日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50年弹指一挥间,尽管国际局势和两国各自都经历了很大变化,但两国对文明多样性的追求和尊重,都视对方为重要合作伙伴,都始终坚持友好合作的大方向,中法关系却始终充满活力,日益走向成熟。其政治依据是()
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②中法两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共同构建和谐世界已成为中法两国的共同愿望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强调“所有”国家承担不加区别的责任,发展中国家则要求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且这一承诺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材料不能说明在气候问题上()
A.国家间存在着不同的利益 | B.国家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 | D.国家间的冲突代替了合作 |
近年来,我国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赈灾救济中的积极作用。这充分说明了()
A.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B.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
C.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
D.我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