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和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
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优质商品之所以要优价,主要是因为 ( )
A.优质商品一般数量少 | B.优质商品的使用价值大 |
C.优质商品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 | D.优质商品包含的价值量小 |
顾客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物美价廉”是市场经济观念,“优质优价”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据此回答6~7题。
6.顾客把“物美价廉”作为购物标准,实际是反映了 ( )
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
B.商品的首要属性是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
C.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决定的 |
D.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纽约市场2006年11月份交货的原油期货价格每桶59.76美元。这里的“美元”充当了货币的 ( )
A.流通手段职能 | B.支付手段职能 |
C.价值尺度职能 | D.世界货币职能 |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价格的不断降低,手机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这一现象说明 ( )
A.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成正比 | B.生产决定消费 |
C.企业以盈利为目的 | D.价格影响商品的供求 |
国家发改委2006年春季宣布,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这次降价的原因主要是:有些药品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规模扩大,成本降低;有些是由于技术进步而导致成本降低;还有些是由于企业自主定价而导致价格虚高。这说明 ( )
A.遵循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 B.商品价格由国家决定和调整 |
C.资源配置主要由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 | D.降价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