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人们可以观测到日全食。日食本来是一种十分平常的天文现象,然而有人却把日食与一些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认为日食是一种“凶兆”,预示着可能会有地震等灾害发生。但据统计,20世纪中国境内一共观测到16次日食现象,同期中国境内发生了7次大地震,却没有一次发生在日全食或者日环食的当年。可见
①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当中
②联系是多样的,天象奇观与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将主观臆造的联系强加于客观事物
④联系是具体的,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联系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下图是某地区不同收入的家庭食品消费和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在家庭消费中所占比重的情况。从图中信息我们可以推论出
| A.消费行为的选择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
| B.食品消费减少导致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增加 |
| C.收入差距的存在造成消费结构的差异 |
| D.恩格尔系数降低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 |
2015年7月,多个城市上调出租车起步价。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下列能够正确反映这一政策引起的相关变动的是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15年7月6日起,福州市民开始享受升级后的社保卡金融功能,包括实时转账5万元以内免手续费、办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装修贷款、免费代扣代缴各种费用、投资理财、网上支付等。福州市民的这种社保卡
①集社保和金融功能于一体
②使银行卡的功能得到拓展和延伸
③能够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
④可以提高持卡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2015年7月8日,津巴布韦副总统姆南加古瓦在北京访问时提出,使用中国货币人民币作
为津巴布韦法定货币,津元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回答下列小题。津巴布韦第一代津元是1980年发行的,当时1津元相当于1. 47美元。但由于津央行长期以来靠开动印钞机解决经济问题,进入21世纪后津元极度贬值,几乎成为废纸。2009年,津政府宣布弃用津元,正式允许美元等多种货币在市场流通。津元留下的教训是
| A.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与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相等 |
| B.纸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依据 |
| C.使物价长期低位运行是一国政府最重要的宏观调控目标 |
| D.引进和使用美元等世界货币是解决本国通胀问题的最佳途径 |
由于目前津巴布韦主要流通美元,其央行又不能“印美元”,加上西方经济制裁,津巴布韦美元储备不足,尤其农村地区的老百姓常常因为没有美元而进行原始的“物物交换”。这种“物物交换”
①不必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②不需要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
③是古代商品流通形式的回归
④“买”和“卖”是同一个过程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15年6月17日,中国与澳大利亚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澳大利亚对中国所有产品关税最终均降为零,中国对澳大利亚绝大多数产品关税最终降为零。中澳自贸协定的签订,有利于
①降低两国企业的汇率风险
②加快两国企业到对方投资办厂积极性
③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实现新的飞跃
④提高两国产品在对方市场的竞争力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