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从哲学的角度看,不可否认原始儒家思想中存在很多人性的光辉,而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家思想世俗化之后建构的传统文化,最明显的缺陷就在于没有提供一种包含起码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底线伦理。当我们在批判传统文化和创造新文化的时候,应该在人道主义的框架内建立一种起码的道德底线。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 提倡建立底线文明 B 批判儒家思想的缺陷
C 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 D 应创造什么样的新文化
下列加点的“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于乱石之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E.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F.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C.不足为外人道也 | 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
E.为赋新词强说愁 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G.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下列加点的“且”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
C.吾攻赵,旦暮且下 |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F.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 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下列句中加点的“则”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C.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E.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