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节俭对于个人而言是美德,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却可能是一个贻误。”由此可见(   )

A.只有高消费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B.国家对消费必须进行正确的引导
C.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必须进行高消费 D.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是根本对立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市将要进行老城区房屋改造,在公布的拆迁地段中,有一座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几名中学生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广泛收集了有关该古建筑的历史资料,向市政府提出“妥善保存古建筑”的建议。市政府请专家论证后,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这体现了公民(  )

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B.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C.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高校网站论坛上一篇谴责浪费的文章引起强烈共鸣。文章说,有些同学早晨洗漱时任凭自来水哗哗地流个不停;在该校餐厅门口的两个泔水桶里,装着将满的剩余饭菜,不少同学还在将大半碗拉面、大半个馒头往里丢,而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写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从党中央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后,全国正在展开一场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大学生从反思浪费开始学习节约、注意节约了。
(1)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中的浪费行为。
(2)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浪费公共资源行为的错误。

淮河流域地跨豫、皖、苏、鲁四省40个地(市),181个县,流域面积27万平方千米,人口1.65亿。耕地面积1 333万公顷,粮食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7.3%。自1194年黄河南侵夺淮,数百年来洪、涝、旱、风暴潮灾害给淮河流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淮河的综合治理。
材料一:1998年后,中央政府运用多种形式筹集治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仅中央投资每年就达20亿元。由于运用了国债等新的筹资手段,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一批因资金短缺而停工多年的关键项目得以重新上马。
材料二:水利专家说:这些年治理淮河的思路逐步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也就是从试图完全消除洪水灾害,转变为承认洪水的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设施,力争将洪水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政府运用国债等筹资手段在治理淮河中发挥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中淮河流域洪水“管理”的实践,谈谈如何理解“治水要按规律办事”。
(3)淮河治理应走依法治水之路,简述依法治水的基本要求。

某街道办事处市容卫生检查员甲某等三人,在执行任务时,发现居民乙某家的临街阳台挂杂物,有碍市容,便攀入阳台进行清理。乙某此时回家,见此大为不满,便找办事处领导,要求严加处理。得到的答复是:市容卫生检查队三人以上可直接进入无人的居民家中进行清理,是办事处领导集体决定的。从上述事例中可看出(  )
①进入居民家中清理是市容卫生检查人员的义务
②办事处领导的答复维护了检查人员的合法权利
③维护市容是乙某应尽的义务 ④市容卫生检查人员侵犯了乙某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根据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作为公民应(  )
①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②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③积极行使监督权④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