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近来,东部沿海地区不少地方出现“用工荒”,许多企业的缺工率甚至高达30%。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等内陆省份由于目前正大规模地承接着产业转移也闹出了“民工荒”问题。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关注农民工,关注中国未来”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参与讨论
目前,我国农民工有2.3亿至2.4亿人,其中“80后”占一半左右,“90后”有4000多万人。这些拖着拉杆箱的新生代农民工,跟当初扛着蛇皮袋进城的农民工不一样。他们学历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出大力、流大汗”的体力打拼,更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得到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廉价劳动力时代渐行渐远。   
(1) 有人认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今年的用工荒。”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真心对话
90后的王小宝没什么工作和技术经验,只能随父亲在某城市的建筑工地打工,可水泥卸不动。南通一家电器公司准备招500名一线生产工人,前去应聘的王小宝想坐办公室,而这部分岗位基本安排给了大学毕业生。王小宝很苦恼,希望作为同龄人的你能跟他谈谈。
(2)请列出谈话要点,并指出相应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建言献策
在城市的舆论场里,社会很少能够听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声音。他们的户籍在乡村,但是很多人没有回乡参加村委会主任“海选”,而在城里他们又往往难以参与政治选举与公共生活。他们应该尽可能被纳入到政治参与的进程中来,从而能够理性、大声地表达利益诉求。
(3)从政治制度上怎样保证新生代农民工“理性、大声地表达利益诉求”?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2009年11月8日,国家发改委和广东省政府在北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珠三角发展正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如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尚未解决的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贸易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土地开发强度过高,传统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纲要》承诺赋予珠三角地区发展更大的自主权,将其打造为全国发展的经济引擎。
材料二: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为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对促进广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何重大意义。(12分)
(2)请用《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国家发改委和广东省政府促进珠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的政治学依据。
(3)结合材料一,从哲学角度说明党和国家是怎样用发展的思想指导明年经济工作的。

(32分)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当前,房价已成为公众不折不扣的关注焦点。某校高三文科班同学就自己所在的A市的房价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获得了如下信息:
信息一:2005~2009年A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房价变动情况

信息二:A市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关情况

注:①2010年的数据为A市政府出台的“房产新政”中的相关内容,新政将加大对房产商捂盘惜售行为的查处力度,抑制投机性购房。②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阶格或租金的住房。
材料: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地指出“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这样明确提出保障住房是政府的责任,而非市场的责任。
会议强调,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1)请指出信息一所反映的经济问题,并联系信息二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2)2010年A市政府出台的房产新政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房产政策,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结合上述信息和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A市政府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房产新政的现实意义。
(3)随着A市房产新政的出台和中央经济会议的精神的落实,有人认为,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A市的房价定能稳定下来。请你用辩证唯物论的道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部分同学认为,《建议》是今后五年指导国家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各地区、各部门都必须严格遵守执行。
材料二:《建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同学们在了解我国就业形势时却发现,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却又是用工难。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找不到工人,两难并存。这“两难”,既是劳动者的困惑,也是企业的困惑,更是政府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淡你对上述部分同学观点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上述“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

(共19分)材料一:2008年4月24日起,经国务院批准,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3‰调整为1‰。6月1日至12月31日下调部分食品、药品、棉花等商品的进口关税。10月9日,国务院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材料二: 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原因和目标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国家财政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墨西哥坎昆闭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中国建设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给予了高度肯定与评价。
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中国建设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材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材料一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我国,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的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意识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如夸,低碳生活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低碳技术已逐渐成为发展热点,低破产业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材料二近期西方舆论“捧杀”中国的势头甚嚣尘上,片面夸大中国的卖力和影响,额频抛出“中国责任论”——“能源消费责任…‘碳排放责任”……旨在促使中国按照西方意图进行政策调整,要求中国承担曼多的国际责任,从而通制中国的发展。对此,我国政府一直坚持中国是一十负责任国家的理念。但是,中国责任捷不是一种被强加、依附于别国的所谓责任。我们的责任明确而清晰:共担责任、责任均衡。
材料三安徽省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出台了低碳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该纲要要求,到2015年我省将初步形成节能减排、清洁能源、自然碳汇等关键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体系,初步建立合芜蚌滁四太低碳技术基地,低碳产业比重逐步提升,建设6个省级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其中,合肥市根据自身优势,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光伏、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智能电网等低碳技术和产业化应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启动“低碳产业新引擎”的意义。(4分)
(2)从政治生活角度,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我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是如何坚持自家利益与国际责任相统一的。(6分)
(3)试分析安徽省制定低碳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辩证唯物论依据。(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