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②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如今,“多媒体”、“上网”、“信息卡”等许多新词语几乎天天挂在人们口头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计表明,近20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这些新词产生根源是
A.人们的主观创造 | B.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 |
C.知识分子的概括和总结 | D.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 |
下列对科学理论的理解,错误的是
A.如果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的逻辑构成一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 |
B.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
C.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就是科学理论 |
D.科学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 |
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比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意义更加重要,更加伟大。这主要是因为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A.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B.才能使认识得到检验 |
C.才能使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 | D.才能反作用于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
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菊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
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
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
锯刀锯木,其温度在升高。火炉烧水,水温在升高。春夏秋冬,气温在变化。在这些热现象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东西,即大量实物粒子无规则的运动。这说明
A.不同的现象表现不同的本质 |
B.不同的本质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
C.本质决定现象,本质相同,现象一定相同 |
D.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