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经济学常识】
材料一:由于美国政府长期缺乏对市场的正当监管,使得住房市场和金融业疯狂投机炒作,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终于引发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如同海啸一般,迅速波及五湖四海。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美国金融危机的绝缘体。
材料二:法国宣布推出规模为1750亿欧元的措施以提振正在放缓的经济;日本表示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披露银行所持有的不良贷款,并将其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美国提出了7000亿的赈救市场计划,表示将采取积极的监管措施,以降低市场风险。
材料三:针对全球范围各国政府的联合举措,有人提出“凯恩斯又将星光灿烂”、“新自由主义必将全球遇冷。”
结合《经济学常识》
(1)简要分析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2)评析“凯恩斯又将星光灿烂”、“新自由主义必将全球遇冷”这两句话。
B【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2008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八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本次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鲜明地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法制宣传教育与时代的脉搏、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1)为什么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怎样才能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法治成果?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迄今为止,人类社会财富的生产可归结为递进的方式:用手工工具生产、用机器生产、用高科技生产。正是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财富的形式与结构才日益呈现多样性,形成当今物质生产、服务生产和知识及精神生产三大部门组成的现代产业结构,以及由物质产品、服务产品、知识及精神产品三大类构成的现代财富结构。
从文化生活常识的角度看,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何启示。
管子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就必然而然地提高了。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杜会主义和谐杜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苏南地区作为经济上率先起飞的地区,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上.继续领先全国一步:善于“从剖析矛盾入手,以科学发展解题”,坚持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尊重群众,坚持在发展中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在不断破解各种矛盾冲突中获得了新的发展。该地区推行“幸福指数”,他们把老百姓的幸福感作为最重要的指标体系,在发展中始终坚持城乡统筹,打通城乡间的生产要素,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
苏南地区的有益探索,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哲学启示?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广东省A县某中学高二(5)班学生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深入该县某村,采访村长关于建设新农村的设想。村长谈到:本村农民虽然年人均收入还只有1500元,但村委会决定在2006年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用一年的时间按统一标准改造农民旧房,修建村庄大道,率先建成新农村。
请你用所学唯物辩证法知识对村长的设想进行评析。
材料一:2006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今年60岁的林秀贞,是河北省枣强县南臣赞村一名普通的农民,从1976年开始,她相继义务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先后无偿资助17名贫困大中专学生完成学业,并在自己的工厂里安排8名残疾人就业,帮助他们摆脱贫困,为构建和谐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林秀贞的忘我奉献,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敬重。她先后被评分县、市、省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感动河北十大人物”,“中华孝亲敬老楷模”。2006年8月份以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26家媒体,饱含深情地集中报道了林秀贞的感人事迹,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对于我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1)结合材料一说明,林秀贞的事迹体现了人生价值观的哪些道理?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必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请你简要回答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