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春夜 杜谷
星光如此璀璨, 我愿倦怠的人慢慢入睡,
风也如此柔媚。 轻轻打开你梦的门扉。
夜是太静谧了, 愿弦月的微波流进你的梦,
旷野也太岑寂。 让你困乏的心灵得到洗沐。
今晚天上想有豪华的夜宴, 明天阳光将要燃烧你的窗帘,
广庭密集着银色的灯烛。 你会看见原野到处长满花的树。
今晚天上仿佛晶莹的花园,
海上开满洁白的水仙。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选取繁星、熏风、弦月、轻梦等典型情节,描绘了一幅和平安详的春夜图。诗的最后一节是预示明天,作者的视点仍是“春夜”。 |
B.第五、六节,作者特别关注那个“倦怠的人”“困乏的心灵”,希望他的这位朋友做个好梦,“弦月的微波”能缓缓流入心田。 |
C.五、六两节是对人的祝福,第七节是对未来的祝福。 |
D.作者语言既清新自然又见锤炼功夫。句与句、节与节之间选取的事物讲究对应,显现出整齐美、对称美。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夜”,春夜中最引人美感的是星光,所以作者首句就写星光。星光璀璨,蕙风清柔,原野静寂。 |
B.三、四两节写星空,作者驰骋瑰丽的想象,银河好象是豪华的夜宴上密集的灯烛,星空是盛开着洁白水仙的花园。想象奇特,比喻新颖。 |
C.一、二两节写得简洁,是为三、四节作铺垫。三、四节极写星空的豪华与繁复,与前面所写的静寂构成强烈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D.末尾一节写明天的阳光灿烂,鲜花满树,春光明媚。不说阳光映照窗帘而说阳光会“燃烧”窗帘,不说满树繁花而说到处都有“长满花的树”,写得很新颖,但写阳光“燃烧”窗帘不美。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电子产品容易受到突然断电的损害。断电可能是短暂的,才十分之一秒,但对于电子产品却可能是破坏性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不间断电源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通讯系统以及其它电子设备。不间断电源把交流电转变成直流电,再对蓄电池充电。这样,在停电时,蓄电池即可以弥补断电的间歇。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断电对电子产品的损害 |
B.如何用蓄电池防止断电损害 |
C.防止断电损害电子产品的办法 |
D.不间断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功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要不相信流言,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判断能力。据一项调查,男性比女性更易相信流言;文化素质低的比文化素质高的更易相信流言;个人经历不顺的人也容易听信流言。当然,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与上述情况相反的也不少见。每个人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做一个不传播流言的人。
上述这段话主要分析了流言( )。
A.包括哪类型 |
B.容易欺骗哪种人 |
C.是什么人制造的 |
D.何时何地最易传播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古往今来所有的文化中,星星从来不被认为是物,它们或者是神,或者是最高尚的象征,或者是别的什么符号。因此,把星星看做天体是对人类思想体系的前所未有的冲击。虽然希腊已经有人想到这样的观念,但即使是亚里士多德也没有把星星看做物质体,而仍然把它作为精神的存在物。一旦认识到星星是自然天体后,一个自然而然的想法就是空间是均匀的,并没有层次,在任何方向上均无差别。
依古往今来的文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人类的思想体系空间是有层次的 |
B.星星位于很高的空间层次 |
C.希腊人不希望自己的思想受到冲击 |
D.星星是自然天体,是客观存在的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无论如何,《现代儒学论》能在中国内地引起欢呼,总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这至少说明“关心形而下”的学术探究已不再是明清之际的地下舆论,并且范围也绝不仅限于知识分子层面。从国家之间横向来看,这的确是个迟到的文化现象,但从中国自身纵向来看,它的到来又并不为晚。
最后一句中“它”指代的是( )。
A.我们看到《现代儒学论》能在中国内地引起欢呼的现象 |
B.“关心形而下”的学术探究突破时间、范围且获得发展 |
C.明清之际的地下舆论 |
D.知识分子间的探究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二元经济理论看重“劳动力无限供给”,然而,在有些国家并不是素质高、有效率、有能力的劳动力的供给,比如,拉丁美洲的人由于受到天主教观念的影响,厌恶劳动而喜欢玩乐,许多地方成了“懒汉”的无限供给;还有一些国家是自杀爆炸者的无限供给。像经济学家所设想的那种勤奋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例子,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普遍的。并且,即使有无限供给,谁来吸收这些劳动力,也是一个问题。
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
A.“劳动力无限供给”要求素质高、有效率、有能力的劳动力 |
B.各地劳动力素质、水平不同 |
C.勤奋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是可能的 |
D.“劳动力无限供给”理论不能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