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
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磩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覼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骞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馀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长老凑、朗、满、晦、坚等凡二十有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选自《白氏文集》)
[注]①嗒(tà)然:身心俱遣、物我两忘貌。②蹇(jiǎn)剥:指遭受挫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介峰寺间,其境胜绝介:处两者当中 B.修柯戛云,低枝拂潭修:修饰
C.千变万状,不可殚纪殚:详尽 D.一旦骞剥,来佐江郡佐:辅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B.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C.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 D.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          犹且从师而问焉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起始,交代了草堂的由来及位置。作者将草堂建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两个“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的优美。
B.作者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盖成草堂,其格局简单,堂内陈设朴素古雅,显示出作者的爱好和志趣。
C.三、四自然段,通过人问己答,写住进草堂后的情景。仰观诸峰险峻,俯听泉水流响,诸景美好,使作者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D.作者以娴熟的文笔和技巧,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的酷爱,并注入了自己的身世感、沧桑感,使山水别具内涵与风韵。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於财,性好施与。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益贵重之。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於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閤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进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徵肃,始当显耳。”权抚掌欢笑。
周瑜病困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备既定益州,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於是罢军。
肃年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选自《三国志•鲁肃传》有删改)
对下面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

A.备既定益州,与羽相拒:拒绝
B.曹操不可除卒:通“猝”,仓促
C.乘犊车,吏卒从:使……跟随
D.使之去目:用眼睛示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肃指一囷与周瑜秦王恐其破璧,辞谢
B.权起更衣,肃追宇下州司临门,急星火
C.愿至尊威德加四海浩浩如冯虚御风
D.惟德所在耳,何常有师道不传也久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面对前来求取粮食的周瑜,鲁肃慷慨地把家中的两仓米送给他一仓。周瑜认为鲁肃是个奇才,与他结下深厚的友谊,后来又把它介绍给孙权。
B.得知曹操来犯,孙权集合众将商议,众人都劝孙权投降,只有鲁肃设身处地地位他着想,劝他力排众议,早定大计,这与孙权的心意相合。
C.击败曹操后,孙权特地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鲁肃却自恃功大,认为迎接仪式不够显赫,希望孙权以帝王的身份以安车软轮迎接他。
D.周瑜病困,鲁肃领军。在于蜀军相拒时,鲁肃邀请关羽谈判。会面时,鲁肃责问关羽蜀军失信,最终刘备以湘水划界,两家于是罢军。

用“/”给文中划线句部分断句
周瑜病困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醉白堂记
【宋】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②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於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文采于后世表:表露 B.文太平致:传达
C.而皆有心焉侈:夸大 D.方其形于一醉也寓:寄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泣书之物过盛当杀
B.有羡于乐天余嘉能行古道
C.忠献公之贤于人远矣死生,昼夜事
D.忠彦告愿十五城请易璧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首叙述建堂和命名的来由,并由“醉白”二字推出“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的猜想,从而在读者面前设下悬疑。
B.文章通过对韩白的比较,颂扬了韩琦才华出众,功勋卓著,却不以功高自诩的谦谨态度,从而见出了他恬淡的志趣。
C.文章议论风生,文思翻涌,似远实近,似泛实切,颇能表现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D.作者通过古之君子与后之君子的比较,来说明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从而说明韩琦离君子还有一定的距离。

“/”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 之 君 子 其 处 己 也 厚 其 取 名 也 廉 是 以 实 浮 于 名 而 世 诵 其 美不 厌 以 孔 子 之 圣 而 自 比 于 老 彭 自 同 于 丘 明 自 以 为 不 如 颜 渊。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
(2)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释①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②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注】①释:僧人,和尚。②胠:打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有大志廓:心胸开阔,旷达
B.庶几而得之狎:亲近而态度随和
C.二人欢然无所间:隔阂,嫌隙
D.以天下之乐适:适应,适宜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往往伏不出 其疾病
B.然喜为歌诗自娱因为长句,歌赠之
C.东济、郓燕、赵收藏
D.遂欲往游积土成山,风雨兴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独特,写的对象是秘演,但处处以另一男子石曼卿作陪衬,石曼卿对秘演诗的称颂,他的死使秘演感到痛苦等细节,都写出了两人深挚的交情。
B.本文对人物形象的描摹生动传神,两个“胸中浩然”“廓然有大志”的男子,都嗜酒,但秘演醉后乐在放浪形骸的嬉戏,石曼卿醉后乐在兴会淋漓的歌吟。
C.本文立意高远,通过对秘演、石曼卿均是气节高远的奇男子,却“隐”于草野这一事实的叙述,尖锐地指出了一个压抑和埋没人才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D.本文感情真挚,作者虽然已步入仕途,却仍求贤若渴,对以秘演和石曼卿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笔端没有流有歌颂之意,但更多的是感叹惋惜之情。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
(2)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力绝群。仕吴为通江吏。时将军薛珝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观之,慨然而叹。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武帝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
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中都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自表求代,征为大长秋。卒于官。 ——选自《晋书•吾彦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其勇略对——感到惊奇 B.彦清身下,威刑严肃率领
C.乃荐之改变 D.陆喜、陆抗二人谁也优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此盖天时,岂人事师道之不传久矣
B.更荐之臣敢上璧
C.蔑尔无闻,窃惑矣此先汉以兴隆也
D.君之相,后当至此勇气闻于诸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彦虽出身寒微,但面对突袭,他举几御之,英勇无比,陆抗提拔了他,众人没有谁不服的。
B.吾彦在回皇帝问话时客观指出陆抗和陆喜的不足,但陆抗的两个儿子陆机和陆云因而心生怨恨,总是诋毁吾彦,后来在长沙孝廉尹虞的劝导下,才消除了对吾彦的恨意
C.吾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人都畏惧他。顺阳王畅纵使骄纵也不能诬蔑他,而且举荐他到其它地方当官。
D.孙皓不接纳吾彦的建议而导致了吴国的灭亡,但武帝问吾彦吴国为何亡时,他却说“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可见他对先主的忠诚。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
(2)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递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选自《三国志·是仪传》)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专机密典:管理
B.迁偏将军,入阙尚书事省:省略、减少
C.权遂之,嘉亦得免舍:安置住宿
D.仪累辞让,以恩为戚:亲戚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不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3分)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③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既不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筒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5分)
(2)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