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盂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乌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1.①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诗以朴素的语言开头,描绘出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
B.“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飞还鸣啼的乐趣,有“羁鸟恋旧林”的深意。
C.“微雨”“好风”的“微”“好”二字互文,风吹面不寒,雨润衣:不湿,和风细雨令人兴会俱佳。
D.“俯仰”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隐居读书的感受,点破全诗主旨。

②简析这首诗写出了涛人的哪些乐趣。
12.对“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居于僻巷,常使故人回车而去,和世人很少往来;另一种认为:车大辙深,此穷巷不来贵人,故人却常来。你更认同哪种理解? 结合本诗,并联系你学过的陶渊明作品,阐述理由。(200字左右)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田园杂兴沈谨学
树林延瞑色,日落原野晚。飞鸟各就栖,我亦荷锄返。
酌酒茅檐下,披襟以自远。不惜四体勤,所幸饥寒免。
“树林延暝色”中的“延”字,有人认为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答: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回答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春游湖
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5分)
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梅 花
陈 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注 ①陈亮:南宋爱国诗人。②东君:司春之神。
这首诗着重表现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你认为诗中梅花的形象和作者本人有着怎样的联系?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已成为千古名句。在本诗里,这一联写的是什么意思?后人引用这一联,可用来表达什么意思?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韵梨花东栏梨花
黄庭坚苏 轼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两首诗都写梨花,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两诗的思想情感分别是什么?(4分)
答:
《次韵梨花》运用衬托的手法写梨花,《东栏梨花》运用比喻的修辞写梨花。请结合诗歌简析两种手法各自的妙处。(4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小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