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结合本地农村实际,积极探索实行“4+2”工作法。“4+2”工作法的“4”就是“四会”,即村级所有大事都必须按照村党支部委员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来决策;“2”就是将决议和实施结果进行公告。可见,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 B.增强农民群众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
C.将村民事务的管理权交给农民群众 | D.引导农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央就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一些文件也有类似的提法。最近几年中央又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过程说明
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
B.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
C.新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 |
D.旧事物还有可能重新压倒新事物 |
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保护自己。刺的效果相当明显,只是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具有两面性②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③不能夸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④任何事物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方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
A.没有把握好量变和质变的原理 | 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
C.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 |
“求木之长者,比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句古语说明
A.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进程 | B.局部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性能和状态 |
C.要解放思想,敢于开拓新境界 | D.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
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一句,素来无人能对,王安石借用王籍原诗“鸟鸣山更幽”来对,这样对仗体现了
①联系的观点②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
③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的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