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与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定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实验过程中,需将大豆种子一直浸没在水中以保持湿润 |
| B.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可能是糖类分解后转化合成的 |
| C.可分别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测定蛋白质与还原糖的含量 |
| D.在此条件下继续培养,幼苗中蛋白质和糖类等有机物的含量将增加 |
下列技术能更好保持亲本性状的是
|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 |
| B.利用杂交获得的杂种植株 |
| C.利用花药培养再经秋水仙素处理长成的植株 |
|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扩大培养无子西瓜 |
有关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脱分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 |
| B.已经分化的细胞转变成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进而形成植物的愈伤组织的过程 |
| C.离体的植物组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分化出根和芽的过程 |
| D.离体的植物组织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有关激素的诱导 |
关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
| B.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条件 |
| C.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 |
| D.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大量的细胞,表明了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成果的概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医药卫生方面,主要用于诊断疾病 |
| B.在农业上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性的农作物 |
| C.在畜牧养殖业上培育出了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 |
| D.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用于环境监测和对污染环境的净化 |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的碱基对数目,小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 |
| B.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羊的受精卵 |
| C.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只存在于乳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 |
| 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时,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