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PM2.5是粒径小于2.5um(相当于细菌大小)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进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导致其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吞噬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B.空气中的部分PM2.5可被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阻挡
C.当病菌随PM2.5进入人体,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
D.PM2.5引起细胞死亡的原因可能与溶酶体水解酶的释放有关

如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
B.垂体分泌的c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C.b表示神经递质,不需通过体液传送而与受体结合
D.信息分子a、c、d参与的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

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激素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B.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
C.用NAA处理得到的无子性状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D.甲、乙、丙可在细胞中大量合成

植物基因D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研究发现,在基因D中部插入某小段DNA序列后,植物出现了性状的改变。该段DNA序列的插入导致

A.基因D控制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
B.基因D所在染色体的其它基因发生改变
C.基因D所在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
D.该种群基因库和进化方向的改变

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两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子代中

A.白眼雄果蝇占1/3 B.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C.红眼雌果蝇占3/4 D.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雄果蝇占1/6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