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45 %;文化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为3.41%,拉动GDP增长0.36个百分点。材料表明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
| B.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 |
| C.实现了文化的繁荣就能实现经济的繁荣 | D.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
山东电网2008年供电形势较往年都要严峻,尤其是进入7月份以来,供电紧张的局面更为严重。缺煤停机是导致电力缺口的首要因素。这表明,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 )
| A.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得依靠政府的计划 |
| B.煤炭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 C.市场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
| D.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
面对市场经济,人们在道德思考中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学生甲认为:“赚钱是好汉,没钱玩不转”。学生乙认为:“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诚信缺失、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对此,我们应有的正确认识是()
| A.搞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下降,加强法治应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
| B.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加强经济建设应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 |
| C.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主体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动力的经济,做事要强调赚钱 |
| D.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做人要强调诚实守信 |
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过程中,灾区人民得到了来自社会保障制度的巨大支持。以下属于社会保障制度范围的是()
| A. | 银行为受灾群众办理储蓄兑现 | B. | 我国政府财政救济拨款 |
| C. | 国外政府和个人直接提供救援物资 | D. | 民间公益事业团体组织慈善救助 |
经历了50年的沧桑巨变,当前西藏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2008年,西藏农牧业进人第21个丰收年,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西藏自治区现职省级领导干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到70.42%;国家直接投资西藏建设项目、中央政府实行财政补贴、全国进行对口支援的全方位支持西藏现代化建设的格局已经形成。这体现了()
| A. |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西藏的繁荣 |
| B. | 各民族经济平等已经实现 |
| C. | 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基本保证 |
| D. | 西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待 |
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设想与心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A. | 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 B. | 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
| C. |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 D. | 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