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1922年帝国主义为了调整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对中 国的最大影响是
A.日本获得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 B.日本将山东主权归还给了中国 |
C.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被打破 | D.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帝王们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
B.“重农抑商”是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导致的 |
C.“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们的明智选择 |
D.“重农抑商”政策是由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决定的 |
自西周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以参加财产分配;到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利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的趋势是
A.家庭主要成员的关系逐渐趋于平等 | B.嫡长子的权力日趋衰落 |
C.封建家长制下家长的权力日益巩固 | D.传统家庭观念日趋解体 |
自国家产生以来,“如何治国”成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共同话题。春秋时期的管子曾有这样的看法:“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也;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这里管子主要强调
A.君主的才能 | B.人才的任用 |
C.制度的建没 | D.创新的意识 |
赵翼《廿二史劄记》写道:汉初诸臣,只有张良出身名门,“韩相之子也”。萧何、曹参等人属于小官僚,其他的如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等人“皆白徒”,樊哙当时只是屠夫而已。但是后来,这些人 “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状况说明了
A.贵族制度的进一步解体 | B.市民阶层掌控了国家政权 |
C.西汉政权代表下层民众 | 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 |
下列图片说明东印度公司的性质( )
A.荷兰政府特许的商业股份制企业 | B.英国政府特许的金融证券公司 |
C.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工具 | D.西欧国家联合从事三角贸易的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