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中国的改革开放,四者的相同之处 在于
| A.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指导作用 | B.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
| C.充分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 D.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宏观调控经济 |
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尖锐地指出:“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他着重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常委要更加坚强起来注意此问题……”这说明当时
| A.一些领导人已经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
| B.“左”倾错误开始滋长 |
| C.组织工人运动仍然是中共工作的重中之重 |
|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三位安徽籍英烈简表:
| 姓名 |
生卒 |
家庭背景 |
事迹 |
| 宋玉琳 |
1879-1911 |
怀远城关人,家庭富裕,怀远“宫宋杨林”四大家族之宋氏族人。 |
早年参加反清革命组织“岳王会”,后加入同盟会;就读于安庆巡警学堂期间参加浙皖起义失败,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 |
| 程良 |
1883-1911 |
怀远城关人,家境贫寒,其父以瓦工为业。 |
19岁肄业于安庆陆军小学,参加安庆新军马炮营起义失败后至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弹尽被捕,英勇就义。 |
| 石德宽 |
1885-1911 |
寿县南乡集人,家境一般。 |
同盟会员,曾留学日本。参加过多次武装起义,后随黄兴参加黄花岗起义,壮烈牺牲。 |
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的是
A.社会上层青年为资产阶级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B.革命者都受过良好的近代教育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部分知识青年所接受
D.二十世纪初安徽的近代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
2010年9月29日,“辛亥首义、武汉文化周”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开幕式,为庆祝明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拉开序幕。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致词时,建议台湾同胞届时前去见证“民国肇建开第一枪的地方”。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指出,1911年爆发的武昌革命,结束了2000年帝制,开启民主共和的新纪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是两岸人民共享的文化遗产。以上涉及的史学观是
①整体史观②近代化史观③文明史观④民族史观
|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借鉴了英国民主政体精髓,能体现这一内容的是
|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
| C.实行总统制 | D.实行责任内阁制 |
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解放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