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共17分)
一剪梅 (南宋)刘克庄
余赴广东,实之① 夜饯于风亭
束缊②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③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④。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束缊(yùn):捆乱麻做火把。③元:通“原”。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
① 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写出连夜行路的情景,紧扣小序中“夜”字。 |
B.“天寒路滑马蹄僵”,既写出天气恶劣、行路之难,又衬托出王迈为人热情。 |
C.“酒酣耳热说文章”,酒宴上作者与朋友不话别却谈起文章,作者构思巧妙。 |
D.“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的王迈鼓掌大笑,与作者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 |
②这首词下阕的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结合语境试作分析。
2. 这首词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00字左右)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途中见杏花
(唐)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元曲,按要求作答。
沉醉东风·渔父白 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①,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 ①忘机友:不存机心、坦诚无私的朋友。这首元曲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
请简要概括元曲里“渔父”的形象特点。(3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此诗是怎样写风的活动?
从此诗的整体上看,采用了什么写法?此诗寄托着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雨
杜牧
连云接塞添迢递①,洒幕侵灯送寂寥。
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注】①迢递:遥远。赏析首句中“添”字的妙处。
诗歌是如何写“雨”的?请以末两句为例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