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表中没列出淋巴的测定数据)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成分(mmol/L) |
Na+ |
K+ |
Ca+ |
Mg+ |
Cl- |
有机酸 |
蛋白质 |
||||
① |
② |
142 |
5 |
2.5 |
1.5 |
103.3 |
6.0 |
16.0 |
|||
③ |
147 |
4 |
1.25 |
1.0 |
114.0 |
7.5 |
1.0 |
||||
④ |
10 |
140 |
2.5 |
10.35 |
25 |
--- |
47
|
科学家提供35S标记的氨基酸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量细胞合成并分泌乳腺蛋白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选项表示a、b、c、d所代表的膜结构名称以及放射性标记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a核糖体→b内质网→c高尔基体 |
B.a内质网→b高尔基体→c细胞膜 |
C.a高尔基体→c内质网→b细胞膜 |
D.a内质网→c高尔基体→b细胞膜 |
关于下列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五种结构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细胞内 |
B.①③④⑤上进行的反应都需要②提供能量 |
C.观察活细胞中的④常用染色 |
D.①与③间的相互转化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
如图为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分别在上面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并在洞内各插入一支口径与洞口相同的玻璃管,甲玻璃管内注入3 mL清水。乙玻璃管内注入3 mL浓盐水,一段时间后,两玻璃管中液面变动情况是
A.甲中升高,乙中降低 |
B.甲中降低,乙中先升高后降低 |
C.甲、乙中均降低 |
D.甲、乙中均升高 |
将3H标记的胸腺嘧啶引入某植物细胞后,该细胞的各种结构能表现放射性的是
A.细胞核、液泡、中心体 |
B.线粒体、细胞核、叶绿体 |
C.细胞核、核糖体、细胞质基质 |
D.核糖体、内质网、液泡 |
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越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A.5 | B.6 | C.7 | D.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