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 (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
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
B.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
C.培养液为上述人工生态系统提供了能量 |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
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 |
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致敏B淋巴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 |
C.“甲流”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效应B细胞能与病毒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
D.效应B细胞的寿命比记忆B细胞短,但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 |
乙酰胆碱是兴奋型的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
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正确的判断是
A.形成局部电流 | B.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 |
C.抑制细胞兴奋 | D.使细胞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
动物生理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动物有出汗现象,刺激下丘脑后部,动物则出现寒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唯一中枢 |
B.下丘脑的活动仍然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
C.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 |
D.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 |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
B.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C.内环境的稳态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维持 |
D.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