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中国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上海成为世人瞩目的城市,这个城市在上世纪曾经 ①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成为近代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④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①②③④ |
《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学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
B.为维系帝国统治,颁布万民法 |
C.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法律不断制定 |
D.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 |
“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指的是古希腊的( )
A.公民大会的辩论 | B.轮番而治的管理模式 |
C.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运作机制 | D.人民主权的观念 |
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
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
A.驱除鞑虏 | B.创立民国 | C.平均地权 | D.扶助农工 |
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