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甲、乙两区域图,结合表中信息回答9—11题。 

 
甲 岛
乙 岛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地形特点
山地丘陵为主 中部高四周低
山地丘陵为主
土壤类型、分布规律
砖红性红壤 具有地带性规律
火山灰 具有非地带性规律
主要经济作物
茶叶
甘蔗

 
甲、乙两岛气候成因的相似点有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西南迎风坡多雨,东北背风坡少雨 D.冬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

甲、乙两岛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有关其土壤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岛土壤通气透水性好 B.乙岛土壤粘重、贫瘠、低产
C.乙岛土壤土质疏松、肥沃 D.甲岛土壤冬季具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

当甲、乙两岛风向一致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是两种经济作物的收获期 B.正是两种经济作物的生长期
C.利于甲的生长,不利于乙的收获 D.不利于甲的生长,有利于乙的收获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4年——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今后五年内,国家将重点建设12个红色旅游区,目前上海、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已被国务院定为红色旅游景区(点)。据图表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部分红色旅游区分布示意图  
图中井冈山旅游区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列关于井冈山旅游区发展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区多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较好
B.该旅游区的文化景观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C.交通位置相对闭塞,是制约该旅游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D.与遵义旅游区相比,该地的旅游市场距离较近

读右上图“2004年6月-12月我国两大红色旅游地的客源抽样统计结果”表,此表反映了

A.旅游资源具有可创造性的特性 B.地区接待能力影响客流量的多少
C.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诗有限的 D.游览价值的高低影响客源地的形成

下图是北京、昆明两地的旅客流量统计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各题。

昆明旅游旺季长是由于

A.气候条件较好 B.市场距离较短
C.交通通达性较强 D.接待能力较强

两地客流量差异较大,最主要是由于

A.气候环境的差异 B.自然旅游资源的差异
C.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 D.环境容量的差异

读下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到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流量锐减。现已断流320 km,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
造成河流断流的原因是
①塔里木河上游大规模开垦,农业灌溉及生活用水大增
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降水量减少
③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④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北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可能引发的变化有

A.不再存在生态系统 B.地下水位上升
C.沙漠面积扩大   D.该水库防洪能力丧失

该流域合理整治的措施有
①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②加快开荒,种植粮棉
③大力发展节水农业④开采地下水,保护地表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

A.原料产地 B.销售市场 C.能源产地 D.研发基地

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A.河南省 B.山东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图2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

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