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曾打比喻说:“l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于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
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丁他的名。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 D.新政加剧了美国利会的矛盾 |
下面是为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的位次变化情况表。其变化反映的实质冋题是苏联
1928 年 |
1932 年 |
1937 年 |
|||
世界 |
世界 |
欧洲 |
世界 |
欧洲 |
|
工业总产值 |
5 |
3 |
2 |
2 |
1 |
机器制造业 |
4 |
2 |
1 |
2 |
1 |
拖拉机 |
4 |
2 |
1 |
2 |
1 |
联合收割机 |
4 |
2 |
1 |
1 |
1 |
煤炭 |
6 |
6 |
3 |
3 |
2 |
电力 |
10 |
7 |
4 |
3 |
2 |
石油 |
3 |
2 |
1 |
2 |
1 |
钢铁 |
5 |
5 |
4 |
3 |
2 |
水泥 |
8 |
7 |
5 |
4 |
3 |
机床 |
12 |
6 |
5 |
2 |
1 |
A.无产阶级政权已建立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施
C.计划经济有其自身优势 D.计划经济优于欧洲市场经济
1932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在竞选演讲中提出“新政”,以此结束经济大萧条,结果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可见,当时美国
A.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 B.国家干预优势凸显 |
C.急需要走出危机困境 | D.总统选举程序混乱 |
复旦大学历史学家姜义华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旧俄国长期统治下形成的政权万能论以及宗法式的情绪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头脑侵袭的结果。”其意在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专制色彩 |
B.日俄国宗法传统在苏联得到推崇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合社会主义 |
D.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成果近于丧失 |
下面是某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比例的示意图。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输出成为资本主义对外侵略主流 |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海外利益分配不均 |
C.新科技成果得到充分运用 |
D.美德经济已经超越了英国 |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
B.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
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
D.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