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l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于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
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丁他的名。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利会的矛盾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9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
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
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

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
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

1992年8月1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发布的文件中写道:“我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此言论在当时有利于

A.“一国两制”的制定 B.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两岸“三通”的实现

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国民平等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到,(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说明

A.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确立
B.新中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
C.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
D.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