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陈小手
汪曾祺
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①。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不需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吉祥”,接生顺当。——老娘家都供着送子娘娘,天天烧香。谁家会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我们那里学医的都是男人,只有李花脸的女儿传其父业,成了全城仅有的一位女医人。她也不会接生,只会看内科,是个老姑娘。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呢?都觉得这是一桩丢人没出息的事,不屑为之。但也不是绝对没有。陈小手就是一位出名的男性的产科医生。
陈小手的得名是因为他的手特别小,比女人的手还小,比一般女人的手还更柔软细嫩。他专能治难产。横生、倒生,都能接下来(他当然也要借助于药物和器械)。据说因为他的手小,动作细腻,可以减少产妇很多痛苦。大户人家,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请他的。中小户人家,忌讳较少,遇到产妇胎位不正,老娘束手,老娘就会建议:“去请陈小手吧。”陈小手当然是有个大名的,但是都叫他陈小手。
接生,耽误不得,这是两条人命的事。陈小手喂着一匹马。这匹马浑身雪白,无一根杂毛,是一匹走马。据懂马的行家说,这马走的脚步是“野鸡柳子”,又快又细又匀。我们那里是水乡,很少人家养马。每逢有军队的骑兵过境,大家就争着跑到运河堤上去看“马队”,觉得非常好看。陈小手常常骑着白马赶着到各处去接生,大家就把白马和他的名字联系起来,称之为“白马陈小手”。
同行的医生,看内科的、外科的,都看不起陈小手,认为他不是医生,只是一个男性的老娘。陈小手不在乎这些,只要有人来请,立刻跨上他的白走马,飞奔而去。正在呻吟惨叫的产妇听到他的马脖上的銮铃的声音,立刻就安定了一些。他下了马,即刻进产房。过了一会(有时时间颇长),听到“哇”的一声,孩子落地了。陈小手满头大汗,走了出来,对这家的男主人拱拱手:“恭喜恭喜!母子平安!”男主人满面笑容,把封在红纸里的酬金递过去。陈小手接过来,看也不看,装进口袋里,洗洗手,喝一杯热茶,道一声“得罪”,出门上马。只听见他的马的銮铃声“哗棱哗棱”……走远了。
陈小手活人多矣。
有一年,来了联军。我们那里那几年打来打去的,是两支军队。一支是国民革命军,当地称之为“党军”;相对的一支是孙传芳的军队。孙传芳自称“五省联军总司令”,他的部队就被称为“联军”。联军驻扎在天王庙,有一团人。团长的太太(谁知道是正太太还是姨太太),要生了,生不下来。叫来几个老娘,还是弄不出来。这太太杀猪也似的乱叫。团长派人去叫陈小手。
陈小手进了天王庙。团长正在产房外面不停地“走柳”②。见了陈小手,说:
“大人,孩子,都得给我保住!保不住要你的脑袋!进去吧!”
这女人身上的脂油太多了,陈小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掏出来了。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对团长拱拱手:“团长!恭喜您,是个男伢子,少爷!”
团长龇牙笑了一下,说:“难为你了!——请!”
外边已经摆好了一桌酒席。副官陪着。陈小手喝了两盅。团长拿出二十块现大洋,往陈小手面前一送:“这是给你的!——别嫌少哇!”
“太重了!太重了!”
喝了酒,揣上二十块现大洋,陈小手告辞了:“得罪!得罪!”
“不送你了!”
陈小手出了天王庙,跨上马。团长掏出枪来,从后面,一枪就把他打下来了。
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这小子,太欺负人了!他奶奶的!”团长觉得怪委屈。
(选自《汪曾祺作品精选》)
[注] ①老娘:接生婆。②走柳:方言,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多指心里焦虑不安。小说开场交待了当地特有的风俗和请老娘的种种“讲究”,请简要概括其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
结合全文,概括并简要分析陈小手的形象特点。(4分)
小说中团长既摆酒席宴请陈小手,又封他二十块现大洋,可最后却又一枪把他从马上打下来。如何理解这一矛盾的情节事件?(4分)
有人认为,陈小手之死完全是偶然的,因为他不幸遇上了一个草菅人命的军阀团长。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海地大地震
①海地当地时间周二(1月12日)下午4:56,一场里氏7.0级大地震发生在海地首都太子港西南方大概仅仅是10英里(15千米)的地方。本次袭击海地的大地震是这个岛国在两百多年历史中所遭受的最强的也是最具毁灭性的地震。虽然海地官方至今无法计算出7.0级的地震给海地带来了毁灭性的损害到底有多严重,但据估计本次地震将造成成千上万的人死亡。但是在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地震则是在1556年发生在中国陕西的地震,据估计造成了830000人死亡。
②地理知识告诉我们,地震通常发生在地球表面各个大陆板块相互交结出处,大陆板块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岩石板块,它们紧紧镶嵌在一起就像巨大的七巧板,它们彼此对应着移动,这些移动在大多数时候是缓慢而细微的。就像这个世界上地震的产生原因,海地地震是由于沿着加勒比海板块和北美洲板块之间的断层所引起,这一断层正好在海地附近。通常情况下,加勒比海板块向东对抗着北美板块,这两块大陆板块之间一直都在相互挤压碰撞,其中一个板块会缓慢“爬上”另一个板块去,这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平移断层。但是每一年移动是非常细微的,一般只有0.8英尺(20厘米)。
③“每年20厘米的移动是非常细小的,人们是感觉不到的。”卡里恩·贝德维尔说,他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和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的地质学家。但是沿着断层边界处,压力逐渐堆积起来,在某一个瞬间,这些积聚许久的地壳压力得到释放,导致断层两侧的剧烈运动并最终产生地震。“断裂线两边的板块在东西方向相互移动,导致了其中能量的释放,并最终发生了海地大地震。”贝德维尔补充说。
④“一般而言,地震具有不同的特征,例如它们发生在海洋中,或者在陆地上,这是根据他们发生的地理位置来区分的。”贝德维尔告诉生命科学网站说,“山地和岩石地质构造中发生的地震并没有太强的地面摇晃,这也是它们所独有的,而于此相对应,大量的沉积物而非岩石的地质构造在遭遇地震时,有更大的可能出现更为剧烈的地面摇晃。按照上面的分类,海地属于更多沉积物的地址构造,属于更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地面震动的地质构造。”
⑤一个7.0级的地震在任何地方都会造成巨大和灾难性的破坏,但是对于海地而言,这却是异乎寻常的事件,尤其是海地的基础设施的施工质量非常差,而且在设计施工时都根本没有考虑建筑需要抗震。相同的震级和震源深度在海地的建筑质量上会放大了地震所带来的破坏。“非常不幸的是,海地的经济基础非常差,没有抵御地震的建筑设计,因此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次地震将造成更为严重和广泛的损害。”迈克尔·布兰培德在近期发布的广播节目中说道,他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灾害项目的副协调员。
⑥地质学家预计在接下来的一周中,将会有更多的余震发生,贝德维尔说。但是目前没有办法去预测是否前一个余震就会比下一个余震强,因为余震的发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顺序。
⑦类似的潜在地震造成的影响我们也可以在2008年袭击中国四川的7.9级地震中也可以看到,在中国四川发生的地震夺走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地震工程师推断说:许许多多由土砖和混凝土块建造的建筑和房屋实际上未必像建筑法令写的那样,可以用钢铁加固达到抗震效果,这也增加了地震造成的损害,尤其是在乡村地区。下列对“海地大地震”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大地震发生在海地首都太子港西南方正好是10英里(15千米)的地方。 |
B.海地地震是由于沿着加勒比海板块和北美洲板块之间的断层所引起,但这一断层并非在海地附近。 |
C.这次大地震将对海地本已十分脆弱的经济造成更为严重和广泛的损害。 |
D.海地当地时间周二(1月12日)下午4:56发生大地震后,人们普遍认为海地就再也不会发生地震。 |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平移断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勒比海板块向东对抗着北美板块,它们之间一直都在相互挤压碰撞,其中一个板块会缓慢“爬上”另一个板块去。 |
B.我们所熟悉的平移断层每一年移动是非常明显的,一般只有0.8英尺(20厘米),人们都能够感觉得出来。 |
C.平移断层通常发生在地球表面各个大陆板块相互交结出处,它们彼此对应着移动。 |
D.沿着断层边界处,压力逐渐堆积起来,在某一个瞬间,这些积聚许久的地壳压力得到释放,导致断层两侧的剧烈运动并最终产生地震。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2008年袭击中国四川的7.9级地震,是在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地震,夺走了数以万计的生命。 |
B.专家认为,因为余震的发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顺序,目前没有办法去预测是否前一个余震就会比下一个余震强。 |
C.人们有所怀疑许许多多由土砖和混凝土块建造的建筑和房屋实际上未必像建筑法令写的那样,可以用钢铁加固达到抗震效果。 |
D.海地属于更多沉积物的地址构造,这就造成它属于更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地面震动的地质构造类型。 |
狮子和野牛
一头饥饿的狮子发现了一群正在吃草的野牛,狮子塌腰沉背,借助青草的掩护,悄悄地向野牛靠近。狮子离野牛越来越近,野牛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的逼近,仍悠然地啃食着青草。
狮子进入了捕捉范围,跃身而起,箭一般射向野牛群。野牛惊慌奔逃。狮子紧追着一头还未长结实的野牛。野牛拼命奔逃着,每当狮子要追上它时便拐个弯,以便和狮于拉开一段距离。可没多久,野牛就体力不支了。狮子和野牛的距离在不断缩小。突然地,野牛刹住脚,猛转过身,锋利的犄角指向狮子。狮子也停下了脚步,左右试探着寻找进攻的机会,可野牛的犄角始终对着它。狮子和野牛对峙着,僵持着。突然,野牛向前迈进了一步,狮子竟后退了一步,并仰躺下,四脚朝天,宛如一只小猫,只是眯起眼睛仍牢牢盯视着野牛。狮子的“懦弱”让野牛顿生豪气,用犄角猛扎向躺在地上的狮子……
这是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节目中的一组镜头。接下来,电视画面就被野牛硕大的躯体遮挡住了,足足有三秒钟,一动不动。作为电视观众,我们看不到这三秒钟里发生了什么,我们只能想象——然而,这短短的三秒钟却分出了胜败,隔开了生死。三秒钟后,威猛进攻的野牛硕壮的身体慢慢倒了下去,没有丝毫挣扎。狮子的血口利齿已紧咬在野牛的喉咙上。
这三秒钟真是动人心魄!野牛败在哪里呢?也许人们可以说,事情不过表现了弱肉强食的规律而已,无需深究。但我总觉得:狮子不仅胜在利齿,还有狡黠;野牛不仅败在没有利齿,还有被胜利的假象麻痹而轻敌自大。
勇敢是把利刃,可以斩落对手,自大也是一把利刃,却只能割伤自己。
1、狮子的狡黠表现在哪里?野牛的自大表现在哪里?请用文中相应的原话回答。
答:
2、“勇敢是把利刃,可以斩落对手,自大也是一把利刃,却只能割伤自己。”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答:
3、自大是一把利刃,会割伤自己,有很多故事说明了这一点,你能讲一个表达这个寓意的故事吗?
答: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为什么需要哲学
费尔南多·萨瓦特尔(西班牙)
①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呢?
②对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科学的回答,因为我们显然不能满足于类似“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生活在每天有N个人死于饥饿的世界里”这样的答案。我们无需知道更多关于所发生的事件的信息,而是要知道:我们所拥有的信息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解释它?如何将它与之前或同时产生的信息联系起来?这一切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的总体条件下又意味着什么?我们在这样一个境遇中能够或者应该怎样去做?这些恰恰就是我们称之为哲学的东西所要严肃对待的。
③我试着界定“科学”和“哲学”之间的区别。不论是科学还是哲学,都试图回答由现实产生的问题。事实上,从它们的起源来看,科学与哲学曾经是一个连体婴儿,只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物理、化学、天文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逐渐从它们共同的母体——哲学——中独立出来。今天科学试图解释事物是如何构成、如何运转的,哲学将自己的任务集中在事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上;科学在谈论自己的主题时必须采取一种客观化的视角,哲学则总是自觉地保持这样一种意识:知识必然具有一个主体,人类必然是它的主角;科学渴望认识存在的事物和所发生的事件,哲学则会去思考我们所知的发生的事和存在的事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科学可以增加知识的视角和领域,即将认知分割和细化,哲学则坚持将一种知识与其他知识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人类思考这个统一的活动形式,将每种知识都安置在一种超越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之中;科学寻求知识而不是纯粹的假设,哲学家则想要知道我们的知识整体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哲学甚至还要对到底是真正的知识还是经过伪装的无知进行发问,因为哲学通常要对科学家们(包括普通人)认为是不言而喻的道理进行质疑。如数学家会研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哲学家则会问:数是什么?
④无论如何,不管是科学还是哲学,都是在回答由现实引发的问题。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科学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对所提出的问题的解答令人十分满意,以至于由此而取消和化解了该问题。当一个科学的回答如此有效时,就没有必要坚持原来的问题了,因为它不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相反哲学家并不提供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只是提供各种回答——这些回答并不就此取消问题,而是允许我们理性地与它们共存,尽管我们仍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扪心自问。我们已知有许多关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时间的哲学回答,但我们永远也不会停止问自己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时间,我们永远不会将以往的哲学家对这些问题的各种回答视为无关痛痒的或是已经被超越的。哲学回答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它们实际上是培养了问题,突出了问题的本质,并帮助我们一直追问下去,使我们一次比一次问得更好,使我们能够与追问永久性地和谐共存。因为如果人不是一种能够追问的动物,一种能够继续不断的对任何一种想像的回答进行进一步追问的动物,人又能够是什么呢?
⑤哲学和科学之间还有另外一个差别,这个差别不是体现在两者的结果上,而是体现在达到各自结果的途径上。一位科学家可以直接利用以往科学家所找到的解答,而无需自己再亲历一遍为找到该答案所需的推理、计算和实验。哲学家决不能满足于照搬其他哲学家的回答,或是以某位哲学家权威作为论据。哲学历程意味着一个个体的独立思考,尽管思考的基点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智识传统。科学上的成果可以随时为想查阅它们的人服务,哲学上的成果只服务于那些决意独立思考它们的人。
(选自《哲学的邀请·人生的追问》)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科学,例如物理、化学、天文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都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 |
B.科学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令人十分满意时,可以取消和化解该问题。 |
C.哲学坚持试图通过人类思考将每种知识都安置在一种超越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中。 |
D.对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时间”,今天的回答已经远远超越了以往哲学家对这些问题的各种回答。 |
E.哲学回答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而是培养问题,突出问题的本质,使我们能够与追问永久性地和谐共存。
F.哲学家决不能照搬其他哲学家的回答,或是以某位哲学家权威作为论据。下列对“哲学任务”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建立一种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从而建立一种超越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 |
B.思考我们所知的发生的事和存在的事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
C.采取一种客观化的视角去认识存在的事物和所发生的事件。 |
D.欲了解我们的知识整体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
作者认为,哲学与科学二者有何不同?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风说:在这里,在万里无垠的长空。是我,把春天驮负而来,让春的气息撒满环宇。鸟儿,在我怀中纵情歌唱,满舞翩跹。多情的云,为春天绣出绚丽的衣裳。
春天在哪里?
山说:在这里,在这连绵起伏的岗峦。是我,把春天挽留,让春的色彩遍染大地。万树千花呢喃低吟,潺潺的流水,为春天编织闪光的银练。
春天在哪里?
海说:在这里,在辽阔广袤的波域。是我,把春天簇拥紧抱,让春的旋律震荡浪涛,你看那金色的沙滩,玩耍的人们开怀嬉戏,无忧的潮阵,为春天鸣奏蓝色交响曲。
春天在哪里?
心说:在这里,在平和愉快的心房。是我,敞开双肩,迎接春天怡然来往。啊,春天,你曾来过,又不辞而去。这回,我终于想到了留住你办法,你别再想离去!
1、文章描写了风、山、海、心四幅画面,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朱自清在《春》中描绘的几幅画,它们依次是、、、和迎春图。
2、作者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来歌咏春天,主要赞美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答:
3、春天无处不在:在天空、在山岗、在海域,更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请模仿文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文字的补写。
春天在哪里?
孩子说:在这里,在小伙伴花样百出的游戏中。
说:在这里,
说:在这里,
橡树和芦苇
一天夜里,一场可怕的风暴刮过森林。许多树被吹倒了,到处是树枝。一棵长在河边的橡树被刮倒在水里,顺流而下。
橡树在河中漂流的时候,发现两岸依然长满芦苇,觉得很奇怪。
“你们是怎么设法活下来的?”橡树问道,“你们看上去那么纤细而脆弱,而我,一棵大树,却快要死了。”
“这没什么可奇怪的,”芦苇细声细气地说,“你和风暴进行搏斗,所以你被摧毁了。我们为它让路,对最轻微的风也屈身相让,所以我们得救了。
1、橡树为什么被摧毁?而芦苇因什么而安然无恙?
答:
2、你所理解到的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答:
3、读完这个寓言,你有什么感想和启发?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