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党的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新的形势下更应该加强党的建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材料二 全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材料三 全会强调,做好民族工作,在新形势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对维护和发展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有效防范和坚决打击民族分裂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加强党的建设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观点回答为什么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常识,如何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团结和共同繁荣。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注:2013年全省GDP同比增长8.5%,成为全国唯一超6万亿元的省份。但若将粤东西北看做一个整体,其人均GDP排在全国倒数第4位。
材料二 2013年,为实现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广东提出5年统筹安排财政资金6720亿元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提速推动了珠三角“腾笼换鸟”,加快了珠三角地区产业园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珠三角大批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走向高端化、智能化。同时增强民营经济活力,民间投资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提高至57%;加工贸易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2013年度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的大关;着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掀起消费革命……
材料三 2014年1月5日,首届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在世界客都梅州圆满落幕。本届客家文博会以“凝聚新能量,共筑客家梦”为主题,在传承优秀客家文化的基础上,举办原生态的非遗民俗展演、交响乐与客家山歌的新式“混搭”、千人迎新年篝火狂欢夜、各类名家艺术作品展等雅俗共赏,品类丰富的活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黄金周”,让广大群众尽享文化创意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促进了客家文化与创意、科技、旅游、金融、贸易等领域的融合,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内生动力,助推梅州的发展。
(1)概括材料一所放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广东做法对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启示。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发展与文化建设的角度,解读梅州举办客家文博会的意义。
中国梦是中国文化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绚丽花朵。在百余年的追梦中,中国梦被过度“功利化”“物质化”。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得之于经济,失之于文化,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我们重视了文化的产业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却忽视了文化作为文化的自身逻辑;我们看到太多国人文化不自信、不自觉和不认同,而皆西方为是的倾向和现象。
充实中国梦,文化不可缺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首先意味着先进性文化总引领着时代进步的潮流,代表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其次,表现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同时发挥其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使核心价值观念植根于历史传统,穿越不同时代,为时代变革提供最基本最稳定并富有吸引力的文化认同。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文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归因观点进行佐证。
(2)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唤醒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注: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次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源头、过程、后果的全过程,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在图二中画出印度的单位GDP能耗量柱状图,并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2)有人说,“建设生态文明责任主要在政府”。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对此加以评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此,山东省在全省广大人民群众中推动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体的”四德”建设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分析山东省通过开展“四德”建设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生活依据。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引导广大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和2012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注:我国65%左右的发明专利、70%左右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都是由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
材料二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准入限制、融资渠道窄、实际税负重、企业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通过社会各个利益群体的互动,让地方、让社会及各个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
材料四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任务如何落实备受各方关注2014年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国有民营企业家、基县民众代表等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我国政府在重大决策部署前,都会召开各种会议,对即将出台的政策和公布的文件征求各方面群众代表的意见。
(1)材料一反映了哪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应怎样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2)分析材料三中我国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的。
(3)据材料四,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在重大决策部署前为什么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