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哭庵传(清)易顺鼎
  哭庵者,不知何许人也。其家世姓名,人人知之,故不述。
  哭庵幼奇惠,五岁陷贼中,贼自陕、蜀趋郧、襄,以黄衣绣褓缚之马背,驰数千里。遇蒙古藩王大军,为骑将所获,献俘于王。哭庵操南音,王不能辨,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书王掌。王大喜曰:“奇儿也!”抱之坐膝上,趣召某县令使送归。十五岁为诸生,有名。十七岁举于乡。所为诗歌文词,天下见之,称曰才子。巳而治经,为训诂考据家言;治史,为文献掌故家言;穷而思反于身心,又为理学语录家言。然性好声色,不得所欲,则移其好于山水方外,所治皆不能竟其业。年未三十而仕,官不卑,不二年弃去;筑室万山中居之,又弃去。
  综其生平二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少年为名士,为经生,为学人,为贵官,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其师与友谑之,称为神龙。其操行无定,若儒若墨,若夷①若惠②,莫能以一节称之。为文章亦然,或古或今,或朴或华,莫能以一诣绳之。要其轻天下、齐万物之性,非尧舜、薄汤武之心,则未尝一日易也
  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虽其妻与子死不哭及母没而父在不得渠③殉则以为天下皆无可哭,而独不见其母可哭。于是无一日不哭,誓以哭终其身,死而后已。因自号曰“哭庵”。
注:①夷:伯夷  ②惠:柳下惠   ③渠:通“遽”,立即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趣召某县令使送归趣:急忙
B.十七岁举于乡举:推举
C.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处:隐居
D.莫能以一诣绳之绳:衡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誓以哭终其身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为骑将所获耳得之而为声
C.穷而思反于身心善假于物也
D.而独不见其母可哭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易顺鼎,别号“哭庵”,此文为自传。既是自传,便少了许多为文的羁绊,在二、三两节介绍自己时,语含戏谑,自夸中透出自嘲。
B.第三节用语简省,短句连用,句式工整,节奏明快,音韵爽利,将哭庵才华横溢、率性放诞的“神龙”形象描述得淋漓尽致,谐趣横生。
C.易顺鼎自号“哭庵”,所以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一贯坚持认为?天下无不可哭”因而“无一日可哭”,这恰恰举是才子至性至情的表现。
D.文章先叙再议后解说:既概述人物主要生平,又对人物自圈自评,结尾道破“哭庵”一名的由来。结构合理,短小精洁,是传记的佳作。

用/文中画波浪线线的部分断句。
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虽其妻与子死不哭及母没而父在不得渠③殉则以为天下皆无可哭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移其好于山水方外,所治皆不能竟其业。
(2)非尧舜、薄汤武之心,则未尝一日易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未知题型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B.今年9月,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公布了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这预示着高考“一考定终身”将成明日黄花
C.在反腐倡廉的新时期,贪官浮出水面,其中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的受贿事件就被传得扬汤止沸
D.俗话说“输钱皆因赢钱起”,面对高额利息应该保持起码的谨慎,理性,理性,再理性,不被眼前“小利”所诱惑。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地下结论。
②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秘书长叙利亚问题特使德米斯图拉10日国际社会立即采取行动,阻止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占领叙利亚北部重镇科巴尼。
③在烈士纪念日这一天,学校在校园网上专门“向烈士献花”栏目,并组织观看烈士英雄事迹,引导学生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轻率督促开拓 B.轻率敦促开辟
C.轻易敦促开拓 D.轻易督促开辟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汉语词典中,“美丽”和“中国”也许是再普通不过的字眼,它们组合起来后被赋予丰赡的内容,蕴函着多层寓意,描绘出一幅未来中国美好的画卷。
B.今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记住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记住教训,知耻后勇,不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C.国家下足了血本,想尽了办法,以最小的追索成本,抓最多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回笼最多的金银细软民脂民膏,实现追逃的效率最大化。
D.与众多文学作品评奖一样,诺贝尔的殿堂就算再高大上,流程再缜密、公正,但影响评选的因素错踪复杂,获奖者也可能会是某些人眼中的“黑马”。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juàn)永(jǐ)予铁栏(zhà)(qiáo)首以待
B.(zū)击(zhào )唤护权(bì )兵不(xuě)刃
C.(hún )沌(zhǎng)价稀泥(hé ) (wéi)唯诺诺
D.(chàn)动(yùn)帖马脚(lòu) (hè )枪实弹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让无数人感怀。歌曲让人动容的不仅仅是父母之爱,也是一种对青春的反思、对生活的追问。
去年,一档“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异常火爆,它也让人反思,东奔西走、奔波忙碌的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停下脚步,陪伴子女、关爱家庭?
是的,“……去哪儿了”之所以走红一时,是因为它成为人们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是对现代文明的呼唤,是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是对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警醒,更是对心灵能够诗意栖息的企盼。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