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下图区域曾经是中国文明的中心地之一,由于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由于缺少其他经济来源,为了生存只得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造成一定时期内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1)图中沙障(K处)保护的铁路线是___ ____铁路,阻隔的沙漠名称是___ ____ 。
(2)Q山脉是____ ,在古代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原因是什么?
(3)P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名称是________,下图景观常在该山以_______(填南或北)欣赏到。
(4)该地区具有全国意义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_。分析在开采该资源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5)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比较图中M、N两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地区在国土整治中应该做的三项工作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示意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水系
材料二:广西喀斯特地貌广布,占总面积37.8%,集中连片分布于桂西、桂中、桂东北等地。近年来甘蔗生产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糖料蔗总产占广西地区主要经济作物总产的70%以上,商品率高达98%,产量保持全国第一位。
1.说出该省区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2.分析该省西北地区容易形成“石漠化”的原因。
3.简述该省区成为我国重要甘蔗生产基地的发展条件。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巴西的地形有何特征?
2.甲丙两地同为热带雨林气候,但其成因不同,请简述成因。
3.乙地从20世纪后期开始,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试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4.该国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水能丰富,但世界著名的水电站却建在南部,试分析其原因?
5.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对环境系统的主要影响有(多选)
A.减小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 B.影响全球氧循环
C.抑制全球变暖 D.改变下垫面性质和水热平衡
6.为保护热带雨林,人类应采取的正确行动有(多选)
A.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力度 B.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国际救助
C.提高公民环境意识 D.禁止刀耕火种农业,建立规模化农场
E.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经济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高加索山脉很多山峰都很高大,许多山峰的绝对高度超过了海拔5000米,主峰海拔5642米,山上气候寒冷,终年积雪。大高加索山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1200米以下为阔叶林;1200—2200米为针叶林;2200—3000米为亚高山和高山草甸;2600—3500米为高山苔原;3000—3500米以上为冰雪带。
材料二:高加索地区局部图
1.甲乙两地1月均温相差明显,其中甲约6°C,乙约0°C,简析差异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和图分析该地河流广布的自然原因。
3.简析图示区域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4.简析高加索地区发展冶金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阅读图文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9月20日,俄罗斯官方宣称经深海考察结果证实,北极的120万平方公里地区应属俄罗斯所有。美国、加拿大等国不仅公开表示不满,而且也纷纷采取新的抗衡举动。以北极为对象的地缘政治斗争从此将成为国际关系新的组成部分。
材料二:2004年7月28日,我国在挪威斯匹次卑根群岛 的新奥尔松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
1.A、B、C三个国家中,地跨两洲的是国(填字母);人口超过1亿的是国(填字母),其中B国人口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2.北极地区降水量很少,但仍为湿润地区,这是因为。
3.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海岸线曲折破碎,这是由于作用形成的。
4.斯匹次卑根群岛虽然地处高纬,但其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其最主要的成因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降水稀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向作用弱
C.暖流的影响 D.四周被海洋包围,受海洋的影响明显
5.关于北极黄河站、南极中山站(69°22′S,76°23′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黄河站盛行东南风,中山站盛行东北风
B.一年中,黄河站的极昼极夜时间短于中山站的极昼极夜时间
C.黄河站的自转线速度比中山站快
D.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6.估算黄河站至北极的距离约为
A.888千米 B.1230千米 C.2332千米 D.3664千米
7.简要说明北极科考的意义(至少二方面)。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比较,巴黎的气候特征(冬、夏气温,降水季节分配)有什么不同特点,并简述其成因。
(2)图中P、R两河中,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较大的是河,试分析其变化大的原因。
(3)图示区域冰川地貌广布,试举例说明
(4)欧洲西部乳畜业发达,试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