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政策,国家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使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的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政策源于 ( )
| A.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社会化 | B.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 |
| C.二战后的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 D.欧共体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 |
宋代公私刻书业都很兴盛,当时不仅皇家秘阁和州县学校藏书丰富,士庶之家亦皆有藏书,且动辄就有万卷之众。这说明宋代
①印刷术先进②商业繁荣③普及了教育④文化发展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以上材料反映了
①竹简和丝帛是重要的书写材料,但使用不便
②“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
③汉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④造纸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一
|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
| A.朱熹 | B.陆九渊 |
| C.李贽 | D.顾炎武 |
宋朝时期的服饰一改唐朝“惯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特点,逐渐形成了老成持重和细腻、含蓄、朦胧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由于
| A.封建经济的发展 | B.程朱理学的影响 |
| C.专制集权的强化 | D.审美意识的觉醒 |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
| A.心即理也 | B.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
| C.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 D.理是万物本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