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 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
|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 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
|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
“在1763—1871年的一个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事”主要指
| A.将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 B.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
| C.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 D.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
第二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 A.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 B.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
| C.工艺技术的需要 | D.电力的广泛应用 |
“我们发现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干扰……”据此判断,“这个世界”出现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 C.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 D.世界市场形成时期 |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年—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
|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