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下列各项中最 符合这种“文明”的行为是
| A.接受马歇尔计划 | B.参加经互会 | C.加入北约组织 | D.成立欧共体 |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客观规律 | B.后天教育无能为力 |
| C.环境对人成长的关系 | D.人的成长是先天决定的 |
战国时期“墨子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它没有反映出()
| A.“兼爱”主张得到民众支持 |
| B.小农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
| C.“非攻”主张适应了当时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需要 |
| D.私人办学在不断发展 |
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
| A.新兴地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 | B.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废除奴隶主特权 |
| C.小生产者怀念“小国寡民”社会 | D.小生产者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
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 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 | D.善用权力,建立权威 |
儒家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 A.儒家的“仁政”思想 | B.墨家的“兼爱”思想 |
| C.法家的“刑过不避大夫”思想 |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