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1、图2。(1)说明图1、图2各反映的经济现象。
(2)针对图2所反映的现象,回答我国应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
材料二:胡锦涛在伦敦金融峰会上指出:“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继续显现,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支撑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根基没有动摇。”
(3)运用经济生活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态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原因。
(4)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 |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总额(亿元) |
研究与试验放在经费支出 (亿元) |
GDP(万亿元) |
2006 |
2566 |
3003 |
21.6 |
2008 |
4490 |
4616 |
31.4 |
2010 |
6654 |
7062 |
40.2 |
2012 |
10242 |
50.8 |
材料二 2006年——2012年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注:①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三 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科学论证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 500亿元,将通过以下五个渠道筹集:①按“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承担;②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③通过价格杠杆疏导部分治理成本;④地方政府加大民生领域“煤改气”、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等的政策支持力度;⑤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2)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四 2014年2月4日人民网载文指出,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然而一些地方非法占用土地的现象愈演愈烈。在大量违法用地的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地方政府所为。安徽省某县近年来采取少批多征、未批先征等手段,违法占用农民耕地千余亩,引发冲突,造成政府和群众的关系极度紧张。一些群众认为,这些被占用的土地设为开发区和工业园,名为发展经济,其实就是圈地炒地皮。
(3)结合材料四,谈谈如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建设法治政府。
( 32分)福建某镇文化遗产丰富,是历史名镇、经济重镇,也是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材料一 该镇现有石材企业近千家,产品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地区,但也带来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近年来,该镇部分企业抓住经济转型契机,大力发展“绿色石材”,推动产品升级换代,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具体措施有
观念转变 |
生态理念引入石材板块 |
结构调整 |
重视生产专业化、产品精品化 |
技术运用 |
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 |
产品升级 |
参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
循环经济 |
重视碎石石粉回收利用 |
…… |
…… |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石材企业应如何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10 分)
材料二 该镇城镇化建设突出两大特色:是依托山水秀丽、人文荟萃优势,打造乡愁文化,创建生态文化;二是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公共服务,鼓励社会各方建言献策,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2)结合该镇城镇化建设两个特色,为图 15 “铁三角”文化遗址提出一个保护开发建议并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论证所提方案的合理性。( 10 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应如何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2~2013年G省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项目 |
1992年 |
2008年 |
2013年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2447 |
36796 |
62163 |
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 |
17.9 |
57 |
69 |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 |
0.6 |
1.8 |
2.9 |
市场化程度(%) |
26.0 |
77 |
79.8 |
注:按市场发展阶段划分,市场化程度在15%—30%为弱市场经济,30%-65%的叫转轨期市场经济,65%—80%叫相对成熟市场经济。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一般在85%以上。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形成的制度原因。
材料二 “中国梦”也是“美丽乡村梦”。G省某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该村没有按照“城里人”的标准“输入文明”,而是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依据山水秀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的特点,着力发展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文明素养和环保意识,也让游客体味到了农村的古朴风情。这座经历近千年沧桑风雨的古村庄,曾一度“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如今焕发青春走进了新时代。
(2)结合材料,谈谈G省某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怎样把握矛盾特殊性的?
2013年12月4日,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我国最早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叫做算筹,其运算过程称为“筹算”。到了宋、元时代,由于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商业贸易的发展,对数学提出了日益繁重复杂的计算任务。大量的计算问题,要求计算既要迅速又要简便。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流传下来的筹算,已经不能适应需要,筹算就演变到珠算。珠算的推广,促进了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珠算申遗的文化价值。
(2)筹算到珠算的演变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某地发展经济不盲目攀高求快,着力激发市场活力、需求潜力和发展的内生动力,使生产要素按市场规律流动配置,努力实现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既防止政府的手错装在市场身上,又防止市场的手错装在政府身上。
(1)描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依据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地做法的理论依据。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防止“政府的手错装在市场身上和市场的手错装在政府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