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说春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来。桃符是古代画门神的桃木板,到了南北朝及唐朝,桃符的内容逐渐被两句对偶的吉祥诗句所替代,形成了对联这一新形式,挂桃符也演变成了贴春联的习俗。这表明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转瞬即逝的 |
| C.必须改造和剔除腐朽文化 | D.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创造的越多 |
好莱坞电影《2012》幻想世界将在2012年毁灭,电影上映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人断言:“地球毁灭之后,只有更强大的神才能把人重新创造出来。”这种断言 ( )
①是正确的,看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
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 B.主观唯心主义 | C.可知论 | D.不可知论 |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
| A.批判的继承 | B.把二者结合起来 | C.吸收其合理思想 | D.批判其错误观点 |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它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②不可能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
③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④先有意识后有客观实在性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