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电视剧《闯关东》,以其美学品位和历史品位所产生的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征服了上亿观众,是一部既养“眼”更养“心”的精品力作。《闯关东》之所以吸引观众,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弘扬了艰苦艰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于 ( )
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②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③铸造民族之魂,回归传统文化 ④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上述对“人”的认识依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 )
A.矛盾观、运动观、物质观 |
B.全面观、联系观、实践观 |
C.矛盾观、联系观、发展观 |
D.全面观、价值观、发展观 |
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
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不同,真理不止一个 |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永恒使命。关于真理和认识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认识是不断变化的,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 ()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 |
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农民种地
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
③工人做工
④教师讲课
⑤学生学习
⑥经济体制改变
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
A.①②③④⑥ | B.①③④⑥⑦ | C.①③④⑤⑥ | D.①③⑥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