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描写乡村夜景的名句。风、月、鹊、蛙都是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作者把这些夜间景物巧妙结合起来,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从哲学上看,这告诉我们
A.遣词造句的顺序和结构不同,词句的效果就不同 |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
C.把不同事物结合起来,就能获得整体的最大功能 |
D.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有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 |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会议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政治意义
①对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十分紧要 ②是中央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增强民族团结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 ④有利于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有人做过“青蛙效应”的实验,是先将青蛙置于常温水中,而后一点一点地注入热水,青蛙就会在浑然不觉中,舒舒服服地被烫死。这警示人们,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青蛙效应”对人们的警示中所蕴涵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2006年春节前夕,政府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用工单位一律不得拖欠民工工资。辛勤劳动一年的民工每到年底与老板结账时,经常遇到老板赖账或克扣工资,当这些民工把老板告上法庭时,又因拿不出劳动合同作为证据而败诉。这表明
A.民工与老板都缺少法律意识 | B.劳动合同与民工利益息息相关 |
C.劳动合同能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 D.老板不清楚《劳动法》的有关规定 |
“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两句话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C.矛盾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2006年4月13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再度访问大陆。连战、宋楚瑜、李敖等几位重要人物相继的大陆之行,虽然目的迥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把他们与大陆同胞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
A.共同地域 | B.共同语言 | C.共同经济生活 | D.共同心理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