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2009年5月以来,甲型H1N1流感开始在我国大陆蔓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甲流”的防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继续做好应急响应的各项工作;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秋冬季节“甲流”防控工作;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甲流”防控;卫生部要求各级防疫部门严格落实防疫法的规定并提出“甲流”诊疗指导方案;公安部要求做好“甲流”防控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国家组织有关部九积极开展疫苗研究、试验和接种工作。
材料二
2009年9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研究部署秋冬季节“甲流”防控工作的常务会议上指出:下一阶段要在各地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预防措施;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时期、重点地区(场所)、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的疫情防控工作。
材料三
在“甲流”防控和诊疗过程中,中医药显示出了独特的作用。国内权威医疗部门推出了“甲流”诊疗方案,其中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最受瞩目;北京市储备200万份抗“甲流”的中药;石家庄市推行“中医药方剂——嘲莲抗感汤”进校园,用于防控“甲流”。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来推动“甲流”防控工作的。(6分)
(2)运用经济常识中 “三大产业”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发展我国中医药产业。(6分)
(3)材料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8分)
(4)党为什么十分重视“甲流”防控工作?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政府在防控“甲流”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12分)
下列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A.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都是民族自治机关 |
B.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自治乡 |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意味着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各项事务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的“自治”必须以坚持国家统一为前提 |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11名,占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13.76%,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如世代生活在西藏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这反映了我国各民族()
A.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 B.已经消除了民族间的差异 |
C.在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 | D.已经没有了民族间的差距 |
在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就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文化教育等建言献策,会议提案组共收到委员提案5430件。这说明()
①人民政协是我国制定政策法律的重要机构
②人民政协建言献策是实现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③提交议案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根本途径
④提交议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A.潜移默化 | B.深远持久 | C.积极向上 | D.文明健康 |
下列不属于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表现的是()
A.各级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
B.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
C.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 |
D.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主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