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连云港、盐城和南通等城市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南通市某中学高三(1)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关注沿海开发,关心家乡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
采访代表:
2010年1月20日,南通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第一小组同学采访了部分人大代表。他们指出,南通新一轮沿海开发是一项长期战略,需要几代人为此付出努力。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的规划引领沿海开发;同时突出发展重点,加快沿海经济带建设。另一方面,要立足实际,从眼前我们能做的一些事情做起,一件一件做下去,积小成为大成。
(1)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实地考察:
第二小组同学走上街头,走进学校,深入社区开展了社会调查。他们了解到,南通市政府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目前市区主干道公交快速专线已经建成。同时,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对民意强烈的市区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改建、新建一些学校,实现教育均衡。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市政府的行为。
建言献策:
第三小组同学就南通市如何抓住沿海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进行沿海开发展开了热烈讨论。
(3)假如你也参与其中,请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为南通市沿海开发提出几点建议。(回答出三点即可)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广东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7月—2009年6月 广东省A市和B市GDP增长率情况

材料二:近年来,A市政府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企业注重技术研发,大力营造自主品牌和良好形象,内外销市场兼顾,在危机中经受住了考验;B市政府努力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大多数企业是港台企业,长期专注于“制造”,因依靠外销“订单生产”,在危机中无力应对,只能被动等待国际市场复苏,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材料三:B市家具行业人士称,家具业面临的矛盾太多,产品从外销转为内销绝不仅仅是市场的转换,从应对激烈的价格战到产品色彩的设计,企业都要重新开始,这几乎是一项需要重新更换生产线、重新组建人马的复杂工程。
⑴ 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
⑵ 结合材料二回答,企业要保持长期发展,主要依靠哪些因素?
⑶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我国政府注重发展经济?
⑷ 结合材料三,运用矛盾普遍性知识评析“没有矛盾,企业才能发展。”

阅读材料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9月珠三角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GDP总值(万亿元)
GDP增速
人均GDP
长三角
53956
15%
45072元
珠三角
29745
12.6%
62643元

材料二广东各区域发展情况:如图

材料三:在国务院通过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珠三角发展正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借国际金融危机之机,促进珠三角的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双转移的措施落实,进一步缩小区域差异,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山区工业化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推动品牌化,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推动传统产业从数量向品牌效益转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同时发展珠三角经济发展有利于带动广东经济的发展,广东经济社会大发展又有利于提升广东文化大省建设。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广东经济社会大发展又有利于提升广东文化大省建设。
(3)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根据材料三就如何实现珠三角产业结构的升级问题,提几条建议。

自2003年起,教育部分批批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6所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给试点高校提供自主选择自己所需人才的空间和舞台。下面是部分高校2010年自主招生面试试题,这些试题体现了高校选拔人才的价值取向。
*何为软实力,如何构建国家软实力?
*《阿凡达》很火,欧美大片、日本动漫也很受欢迎。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发展中国文化?
*谈谈雷锋精神的内涵理解,现在社会该不该提倡雷锋精神?
*给你一张厚纸、一根铁丝,怎样煮熟鸡蛋?
*"范跑跑"现象你如何看待?
(1)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试题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哪些要求?
(2)运用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试题内容对我们加强自身修养的启示。

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些论述: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劳动并不是它所产生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摘自《资本论》第1卷第65页、57页、207页、208页。
结合以上论述分析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及其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萨伊: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过程中,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一种物品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它产品开辟了销路。一种商品生产过少,别的商品才会出现过剩;这一情况,市场会调节过来。因此,生产全面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会爆发的。
李嘉图:个人的生长过程是由青年而壮年,而老死;但是国家的发展过程却不如此。国家达到最旺盛的状态以后,再向前发展诚然可能受到阻碍,但它的自然趋势却是永远地继续前进,使它的财富和人口永远不会减少。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请对萨伊、李嘉图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进行评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