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海从开埠到解放人口出现过三次增长高潮,同时,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沪人数比例也多次发生变动,其中引起后者变动的主要因素
A.与半殖民地工业发展密切联系 |
B.同西方列强侵略我国的历史相联系 |
C.受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影响 |
D.同西方列强在沪侵略势力的消长相关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书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会议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
美国南北战争后在南方重建的一段时间内,国会通过各种常设委员会控制着诸多行政部门,其权威达到顶峰,形成所谓的“国会政府”。 “国会政府”有违于1787年宪法的
A.联邦制原则 | B.三权分立原则 |
C.共和制原则 | D.总统制原则 |
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
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 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
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对权力的监控 | B.对君主的制约 |
C.突出法治 | D.强调主权在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