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图甲是“沿32°N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图乙、图丙分别是“气温降水玫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是________(海洋名称),③是________(湖泊名称)。目前③海海平面每年下降1米左右,试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2)从地质结构的角度分析,③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乙、图丙中反映该区域气候类型的是图________,另一图所表示的气候特点与本区域气候特点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其所属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
(4)目前,图甲区域最主要的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是什么?简述其成因。(至少答出三条)
读下图(等高线单位:米),完成问题。
(1)据图说出该地区自然资源开发的最有利与最不利条件。
(2)分析该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______(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
(2)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D处盛行_________风。
(3)C地的气候类型是 ,其特征是 。该气候形成的原因是 。
(4)E处风力比C处 ,原因是 。
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示为北半球的 (1或7)月。 ①气压带的名称是
(2)此时,图中B地盛行 风(风向),该季节的气候特征是 ;
该地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3)C地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征是 。
此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读 “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甲图阴影表示黑夜)和 “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日期为___________前后,极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该日A、B、C三地中白昼最短的是_______地,最晚看到日出的是________地。
(2)当出现甲图太阳光照射情况时,太阳直射点位于乙图中_____点。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为。
(3)甲图中,若B点所在经度为45°E,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包括经度和纬度)为____________;此刻,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
(4)甲图中,此时,E点地方时为______点,昼长约为______小时。
(5)地球自转线速度A_____F(大于或小于)。
(6)当甲图中的A、B、C三地的昼长相等时,并且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太阳直射点位于乙图中的________位置。
(7)下图中正确表示上图中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是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