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结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何去何从,为后京都时代定下行动的基调。会议的焦点问题是“责任共担”。
材料二:丹麦风能资源丰富,人均风力发电量居世界第一,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36.4万千瓦,风能发电已占丹麦电力总量的22%。预计到2030年,丹麦40%的电力将来自风能。
丹麦农业的历史悠久。19世纪70年代起,北美和俄国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欧,廉价的粮食冲击着欧洲市场,迫使丹麦进行了重大的农业结构调整,利用本国的余粮和廉价的进口粮大力发展畜牧业,成为西欧和中欧一些国家畜产品的重要供应国。
材料三:丹麦哥本哈根地理位置简(图7)。
(1)“责任共担”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_______原则。
(2)简要分析丹麦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在2009年11月25日举行的国务院会议上,我国承诺将在2020年前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你认为我国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实现该承诺?
(4)请结合丹麦的农业区位,说明其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并分析其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构造是:甲 ;乙 ;AB 。
(2)甲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
(3)该地上覆岩层是 作用形成的。地壳运动状况是 。
(4)如果寻找油气,要在 中找,要寻找地下水应在 中找。
(5)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甲地还是乙地? ,原因是 。
读亚洲部分地区图,回答问题。
(1)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地处亚欧板块与 板块的 (生长或消亡)边界附近,属于 火山地震带。
(2)此次地震容易引发的次生灾害有 、 等。
(3)图中B地自然带为 带,B→C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 分异规律。D地纬度与C地相当,自然带却与B相同,这是由于受 、 因素影响所致。
(4)1995年1月17日清晨5时46分(北京时间),以日本神户市为中心的阪神地区发生了里氏7.3级大地震。地震发生时刻,一艘从巴西里约热内卢(西三区)出发的满载铁矿石的轮船正好到达神户港,该船向西穿越了日界线,一路上用了20天4时46分,请问该船出发时当地时间为 。
读“亚洲1月、7月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 月, B图中的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其切断的气压带是 。
(2)从B图中可以看出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 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的。
(3)能为我国东部地区带来较多降水的是 季风(填风向)。
读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7月1日,地球位置最靠近左图中 位置附近,此时全球昼夜分布大致与图中的 (填字母)图相符合。
(2)地球位于图③位置时,晨线正好与100°E重合, 经线正好与昏线重合。此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为 。
(3)当地球位于图②附近时,地中海沿岸地区受 影响;此时,在北印度洋自西向东航行的轮船遇到的情况是 (填选项字母)。
A.顺风顺水 | B.逆风逆水 |
C.顺风逆水 | D.逆风顺水 |
(4)南极地区气温最高时期,地球位于 位置附近,亚欧大陆受 气压控制。
(5)当地球位于图①处时,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之后,太阳直射点正向 (南、北)半球移动。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乙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
(2)以亚欧大陆为例,甲气候分布于该大陆的___________岸,分析该气候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乙地河流进入汛期时,北印度洋洋流呈______方向,南亚吹_______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