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底到1926年初,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是: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1927年毛泽东则大声疾呼:“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是反革命。”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 B.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
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基本形成 | D.毛泽东确立了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
进口火柴(万罗) |
新厂数 |
厂均资本额(万元) |
1914年 |
2383.58 |
10 |
4.92 |
1915年 |
2097.34 |
9 |
3.30 |
1916年 |
2062.07 |
4 |
1.42 |
1917年 |
1559.43 |
8 |
5.47 |
1918年 |
1334.08 |
3 |
0.66 |
1920年 |
848.43 |
23 |
9.67 |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史学家金冲及在谈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时认为,“民国”不只是换了一块招牌,更多的是它给民众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指()
A.从传统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
B.从“臣民”到“国民”的自我认同 |
C.从“奴才”到“公仆”的变化 |
D.从君主立宪制到民国共和制 |
1920年上海第一家由国人创办的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仅半年时间就赢利20万元。到1921年9月,上海有交易所70家,11月份又新增38家。时人说,报纸广告栏中,几日间有一交易所出现,十日间必有一信托公司成立。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B.实业救国理念深入人心 |
C.国民政府重视金融建设 | D.过度投机导致股市泡沫 |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
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
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
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
孙中山指出:“想要中国进步,不但是对于政治,主张要革命,就是对于学问,也主张要革命;要把全中国人几千年走错了的路,都来改正,所以主张学问和思想都要经过一番革命……从前主张革命的时候,人人都说是要‘造反’。说到学问思想上,要去推翻他,就是要把思想反过来。”可见,孙中山的革命观()
A.指的是通过激烈方式改朝换代 |
B.专门指国家政治制度上的改变 |
C.指在国家制度上终止君主的垄断 |
D.包含武力革命、思想文化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