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人首先开始认识到的问题是
A.必须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 B.党的工作重心应从城市转向农村 |
C.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 D.开展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
中国最早举起传播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 )
A.李大钊 | B.陈独秀 | C.毛泽东 | D.胡适 |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验证上述材料的史实是( )
A.李鸿章、左宗棠创办近代企业 |
B.康有为等人推动光绪帝变法 |
C.李大钊著文宣称“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
D.毛泽东在五四运动之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
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十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