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人首先开始认识到的问题是
| A.必须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 B.党的工作重心应从城市转向农村 |
| C.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 D.开展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
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
| A.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 | B.说明中国在政治领域相对停滞的特征 |
| C.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 D.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源 |
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哪一本书
| A.《元曲赏析》 | B.《诗经》 | C.《全汉赋》 | D.《全唐诗》 |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
|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
|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
|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
某学者在评价中国17、18世纪时的科技时强调:“在中国,技术的发展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它在原地踏步。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无疑是中国的□□□,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它是由地方性人口过剩产生贫穷的永久性受害者。”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你认为空格部分最合适的内容应该是
|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 B.人力资源太过丰富 |
| C.专治体制腐朽僵化 | D.商业发展缓慢迟滞 |
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
|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 | 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
|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 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 |